《老部荡》第三十六章

作者: 徐云喜 | 来源:发表于2018-03-11 23:23 被阅读135次

老部荡第三十六章一一一曾有歌曲伴童年。

鹧鸪天:忆当年流行歌曲

改革春风拂四乡,

流行歌曲进村庄。

熊熊火焰温心底,

灼灼桃花好地方。

披暮色、沐霞光。

唱完星月唱朝阳。

欢声鼓舞情豪迈,

五谷丰登奔小康。

休闲时用手机听歌,旁边有小兄弟惊叹:听这歌就知道是老古董,同我爸那样听老歌。是的,20来岁的年轻人不能理解我们对经典老歌的怀念,在那个没有电视与网络的年代,会唱几首流行歌曲,那走路的步子都迈得轻盈快捷。常和朋友们聚餐,饭后去ktv唱歌我是很少去的,因为唱歌跟不上年轻人的节奏,喝酒也没他们豪爽,好不容易赶鸭子上架,吼一首“黄土高坡”吓倒一大片。也许,这就是不同时代之间的距离。

其实,我很个很乐观的人,曾自嘲为忙时跳舞,闲时唱歌。忙的时候风尘仆仆跑得快,闲的时候心情舒坦哼小曲,人生碌碌,适当放松心情很有必要。

半世流离纯真在,中年心境如少年。我自高歌送岁远,任他风雨或晴天。

小时候的夏秋的夜晚,总喜欢到我三伯父家的稻场上玩,60年代的哥哥们会在稻场上练气功,还真有他乡的师傅来教他们蹬马步打拳,印象最深的是都用红带子捆紧肚子,然后平蹬马步,右手出拳,口中“呔”地一声,颇有气势,虽没有罡风拳影,但也有模有样,起码肚子鼓得西瓜圆。待气功小成,便有用秤砣捶身,木棒敲腿,柴刀砍肚等节目,侠以武犯禁,小伙子们血气方刚,常和邻村的打架,到83年全国严打,那些师傅徒弟全都消声匿迹不敢冒泡了。武的不行,那来文的总可以吧,于是,流行歌曲走进了乡村。

那个时候没有电视与收录机,主要的媒体传播途径除了报纸,就是有线广播。在上世纪的1965年12月9日,毛主席关于“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县乡两级广播站全配齐了播音员,60年代末期全村每家每户都装了小喇叭,成为了农村有线广播的全盛时期。农民从广播里了解到国家的大政方针,收听到了各种文艺节目,有线广播真正成为了同农民朝夕相处的良师益友,也成为了各级领导宣传信息、组织群众、指挥生产的有力工具。

农户家的小广播一般安装在大门后面,是用电话线单线传输,有线广播必须用一根细铁条做地线,插在屋里的泥土里,为了提高喇叭的音量,有的把地线插得很深,并在周围浇上水,有的把舌簧喇叭安装在木制方形匣子里,但收效甚微,听说地线上还带低压电,人触摸有微麻感。那个时候连电都没有,而每家每户用有线广播能收听各类信息与知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算是一个伟大的壮举。

村里在空旷显要的位置,会安装多个高声喇叭,基本上是两个生产队共享一个。每当村里有通知,那一阵阵浓郁的乡声“喂,喂,喂”会此起彼伏飘出老远。听说76年毛主席逝世,就是在广播中播报讣告的,所有的老百姓就地痛哭,坐在田间地头,哀悼他们心中的伟人。

自我懂事起,家里的小喇叭便不复存在,但村里的高声喇叭,在每天清晨的6点30分,会准时响起,有歌曲,有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我们迎着晨曦,踏着轻快的脚步,在明快的广播节目中,走到学校去上学。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听的是蒋大为的《北国之春》与《牡丹之歌》,虽不懂字意,但就是觉得好听,慢慢跟着哼几句,我们二队有个徐永久,他的歌声嘹亮,他站在屋门前唱的歌声飘出老远,我们都喜欢听。上学时老师教我们唱了很多的歌,下面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年代,重温儿时旧梦。

烛光里的妈妈。冬天的一把火。上海滩。在水一方。社会主义好。东方红。小草。月亮走我也走。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读书郎。南泥湾。回娘家。小白杨。十送红军。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北国之春。康定情歌。阿里山的姑娘。我的中国心。万里长城永不倒。大海啊故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驼铃。外婆的澎湖湾。爱的奉献。送别。军港之夜。昨夜星辰。掌声响起来。好人一生平安。弯弯的月亮。信天游。采蘑菇的小姑娘。大花桥。祝酒歌。大中国。北京的金山上。让我们荡起双桨。山不转水转。跟着感觉走。打靶归来。爱的奉献。渴望。父老乡亲。洪湖水浪打浪。映山红。乌苏里船。婉君。星星知我心。红星照我去战斗。好一朵茉莉花。几度夕阳红。水手。铁窗泪。美酒加咖啡。大哥你好吗。小芳。学习雷锋好榜样。满江红。一剪梅。。。

好多歌曲我都记不到歌名了,更不知道是哪位歌手演唱。但以上的歌曲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都会唱几句,歌唱家的词里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与含蓄的个人情感,我认为比现代歌曲直白的情啦爱啦更有韵涵。

穿起喇叭裤,跳起摇摆舞,更是让多元的文化走进了乡村。待到收录机的词带与影碟机的光盘面世,各类歌曲更是百花争妍走进了千家万户,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欢悦的色彩。

我有一个好朋友叫朱磊,很会唱刘德华的歌,让人意迷在磁性的歌声里。有一个老同学叫谭慰文,唱经典老歌特有情调,上次同学聚会,他歌音一出,有力压群雄之气势,使我们沉醉在往昔的回味中,让人唏嘘,叹婉,沉思,酸楚。张治环,胡宜桃,张勇等同学各展歌喉,似有江南美人手撑花纸伞,在那古巷老街,烟雨朦胧间,款款含笑而来。又有豪情满怀,热血满腔,气吞山河的壮志意气。亦有复还蓝天碧水,草长莺飞的朴纯乡村,欢声笑语,无邪童真的儿时旧梦。浅饮一杯雨后新茶,清清浅浅间,有笑盈于唇角,有泪欲挂眼帘。

人生,就在这歌声中慢慢变老。一眉春夏,两指春秋,琴断高台,梦留故土。

小时候盼望着长大,盼望着诗和远方,期盼自己如展翅的雄鹰,飞翔在广阔的天地。长大后怀念纯真的童年,无论是平步青云,还是伤痕累累,心心念念的,总是那贫瘠的黄土地。午夜梦回,在老屋的旁边,依稀有母亲的声音在叫我回家吃饭,在故乡的原野,嘹亮的高声喇叭传出优美的歌声。

喜欢渴望中的歌词: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问讯,那南来北往地歌。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绿窗朱户又黄昏,杨柳萧萧,烟雨纷纷。一杯浊酒调丝琴,醉也离人,醒也离人。

寒衫孤兮夜为邻,消磨遍了,多少青春。闲亭闲池闲光阴,朝听流水,暮看行云。

相关文章

  • 《老部荡》第三十六章

    老部荡第三十六章一一一曾有歌曲伴童年。 鹧鸪天:忆当年流行歌曲 改革春风拂四乡, 流行歌曲进村庄。 熊熊火焰温心底...

  • 《老部荡》第十六章

    老部荡第十六章一一一收成还需卖余粮。 四季更迭草木黄, 秋风细雨送微凉。 情连绿水诗千首, 梦断青山泪几行。 拙笔...

  • 《老部荡》第三十八章

    老部荡第三十八章一一一单车电视进万家 临江仙,自行车之梦。 破旧单车骑梦幻,斜撑三角栏杆。百折不挠练屋前。摔跤揉腿...

  • 《老部荡》第三十一章

    老部荡第三十一章一一一道士做斋度亡灵 鹧鸪天 岭上春风到万家, 窗前绿柳长新芽。 爆竹声里屑如雨, 薄雾飘间人似花...

  • 《老部荡》第三十九章

    老部荡第三十九章一一一昔有周公誉高陵。 水调歌头,忆周德定先生。 君自世间走,铁笔绘春秋。今传乡野贤名,旧事满层楼...

  • 《老部荡》第三十三章

    老部荡第三十三章一一一曾有乡野说书人 鹧鸪天 走巷穿街曲艺人 胸怀天下善其身 一方醒木敲今古 三句开篇定厚坤 评世...

  • 《老部荡》第三十章

    老部荡第三十章一一一乡土文化跳三鼓 苏慕遮 立斜阳,烟淡柳。故地重游,暗涌微泄漏。细语轻言琴声和,恍如昔时,执手黄...

  • 《老部荡》第二十六章

    老部荡第二十六章一一一棉衣伴我过寒冬 永遇乐 情满江南,还思荆楚,风景无限。百鸟争春,秋收五谷,夏雨荷蝶恋。冬符飘...

  • 《老部荡》第三十二章

    老部荡第三十二章一一一 玉交枝(曲):花鼓戏 传承百载,喜今也荣登舞台。 民俗故事人人爱,源于乡土题材。 铜锣大鼓...

  • 《老部荡》第三十七章。

    老部荡第三十七章一一一露天电影进乡村。 诉衷肠,电影情缘。 晚餐未等碗来收,快步踏清秋。斜阳还照山底,树上鸟啁啾。...

网友评论

  • 5c943253527a:悠扬的歌声,真切的回忆。一口气写了那么多歌名,
    真不简单!
    徐云喜:@爱的奉献_4bc6 那些歌都铭记在心里,只是歌词记不全。
  • d8b08dc2b7bf:渴望真诚的生活,哪里有错?
    徐云喜:@歇即菩提 特喜欢那首歌😀
  • 6fed9f031bf3:恭喜
    徐云喜:@傅傻儿 谢谢明海兄的厚谊!
  • ec82cf101659:听着熟悉的旋律,唱着过去的老歌,怀念纯真的往昔!
    徐云喜:@上帝爱你到永远 怀念曾经的少年时代。
  • 原始生命:恭喜云喜兄又出佳作🙏🙏让经典歌声带我们重温人生路👍👍👍🌹🌹🌹
    徐云喜:@原始生命 谢谢爱国兄的支持与鼓励!

本文标题:《老部荡》第三十六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sg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