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民国才女张爱玲,她的一生是流言,亦是传奇。
她一生飘零不定,上海就有许多她的故居。繁华的十里洋场,似乎就是为了衬托她的才气与美丽,还有她的孤傲与清高。
“一切的繁华热闹都已经成了过去......”
就让我们追随着她在旧上海的居住踪迹,去体会她作品中的故事罢。
L1
泰兴路,民国初年式样的老洋房里。现属石门二路街道。
张爱玲1920年9月就出生在这里。
张是名门之后,祖父是清末名臣张佩纶,母亲是李鸿章的大女儿李菊耦。
这幢幽深老宅现已被改建成石门二路社区文化中心。
L2
1928-1938年,康定东路87弄3号,张爱玲故居。
张爱玲的童年印记就在这里。
这处房子是李鸿章给大女儿李菊耦的陪嫁。其间,母亲离婚后,转赴英国。张爱玲原名张英,就读附近黄氏小学,以及圣玛丽女中(该学校遗址位于现地铁3号线西侧)。上世纪50年代,圣玛丽女中与中西女中(宋氏三姐妹就读过的学校),合并为上海唯一的女子中学,即现在著名的市三女中。
L3.
1938年,开纳路的开纳公寓,现为武定西路1375号。
这年张爱玲中学毕业,因不忍继母欺负,从父亲家出走于此,与母亲同住(适逢其母从英国返沪处理家事)。随后,张爱玲的弟弟也负气离家住此地。张爱玲的舅舅(与其母为孪生姐弟),就住在开纳公寓对面的明月新村,那是上海报业巨子史量才的产业。
这是张爱玲“女性公寓生活之始”。
张爱玲在散文里描写,中午常常捧着一碗米苋,跨越亮堂的开纳路,来到明月村,与舅舅一起吃顿午饭。这是她最开心的一刻。
L4
1939-1947年,爱林登公寓,现为常德公寓,常德路195号。
张爱玲住在该公寓7楼60室(开始张与母亲、姑姑同住51室;1942年搬进了65室,即现在的60室)。
这里是,张爱玲与胡兰成初恋的地方,更是她写了《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一系列重要小说的地方。其间赴香港读书,因抗战中断学业又返回这里居住。
L5
1947-1950年,重华公寓。现南京西路1081弄左侧一排临街房子。
现弄口竖着“梅陇镇酒家”招牌,西侧为现在的重华小区。
30年后,张爱玲写了发生在这条静安寺路上的《色戒》的故事。
L6
1950-1952年,卡尔登公寓,现黄河路65号的长江公寓。
在这里,曾经有当年地标建筑,上海最高的国际饭店,也有过卡尔登剧场和上海老字号“功德林素菜馆”。张爱玲在这里写下了电影剧本《太太万岁》等。
后记:
张爱玲曾写道: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笑;哭,你便独自哭。”这是一个内心深处隐藏着怎样敏锐情感的女子呢!
居住在上海,如果错过张爱玲的故居,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等疫情结束,就让我们先从游览张爱玲故居开始,去感受上海的文化名人故居罢,这是我一定要去做的一些事情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