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脉脉、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小米查工时” 的话题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多位小米员工向媒体爆料,公司对员工工时有着严格要求,日均工时不得低于 11.5 小时,部分部门甚至要求达到 14 - 15 小时,而工时排名靠后的员工不仅会被约谈、写反思,还可能面临被劝退的风险。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1. 爆料大起底:多方员工证实确有其事
九派财经记者对多位小米员工进行了采访,得到的答案惊人一致,公司确实存在严格的工时考核制度。手机部门的员工表示,不同小组的要求有所不同,日均工时在 10.5 - 12.5 小时,有些小组甚至高达 14 - 15 小时。而且,领导下达要求时非常 “聪明”,都是口头传达,不会留下任何书面痕迹。
上海的员工称,部门明确要求日均 11.5 小时,换算下来就是早上 9 点上班,晚上 8 点半下班。江苏的一位员工更无奈,他曾经日均工作 12 小时,可还是因为工时 “排名靠后” 被约谈。外包员工的处境就更艰难了,他们必须每天在公司待满 11 小时,一旦不达标,第二天就会被约谈,长期如此很可能直接被开除。目前,小米官方还没有对此事做出回应,但在公司内部,这种严格的工时考核似乎已经成了不成文的规定。
2. 强制加班,合法吗?
从法律角度来看,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 8 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 44 小时。就算是加班,也得双方协商一致,而且每月加班时间不得超过 36 小时。小米要求的 “日均 11.5 小时”,远远超出了法定上限。如果没有支付相应的加班费,或者存在强迫加班的情况,那妥妥地涉嫌违法。
不过,小米似乎找到了 “钻空子” 的办法。一方面,领导只通过口头施压,不留下任何书面证据,让员工有苦说不出;另一方面,采用变相惩罚的手段,通过约谈、绩效威胁、劝退等方式,迫使员工 “自愿” 加班,把员工拿捏得死死的。
3. 员工的艰难处境:加班文化下的 “内卷” 与 “恐惧”
在这种加班文化的笼罩下,员工们陷入了深深的困境。请个假都成了 “奢侈”,因为只要请一天假,日均工时就会直接跌破 8 小时,之后还得额外加班补回来。工时排名靠后的员工,不仅会被约谈,就连绩效和晋升也会受到影响。
外包员工的日子更是不好过,他们随时都可能因为工时不足被开除,一点保障都没有。有员工透露,这套考核制度已经运行将近 2 年了,只是最近才被曝光在大众面前。
4. 行业现象:加班文化何时才能终结?
其实,小米的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在互联网大厂中,“隐形 996” 现象十分普遍。曾经,华为的 “奋斗者协议”、字节跳动的 “大小周”(现在已经取消)、拼多多的 “硬核奋斗” 等,都是加班文化的体现。企业用 “狼性文化” 为压榨员工披上一层华丽的外衣,而员工们为了保住工作,只能默默妥协。
但过度加班带来的后果是企业和员工双输。对员工来说,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会导致健康恶化,过劳猝死、抑郁等案例屡见不鲜。对企业而言,员工长时间疲劳工作,效率反而会降低,创新和产出质量也会大打折扣,最终还可能导致优秀人才流失。
5. 干货来袭:员工该如何应对?
如果你也正面临类似的强制加班情况,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1)保留证据在工作过程中,注意保留各种证据,比如录音、加班记录、约谈记录等。这些证据在日后维权时可能会发挥大作用。
2)集体协商
团结就是力量!联合同事一起向 HR 或工会反馈问题,大家共同施压,促使公司改善加班情况。
3)法律途径
如果遭遇强制加班,而且公司还不支付加班费,别犹豫,直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班不应该成为所谓的 “企业文化”,奋斗也绝不是 “透支生命” 的代名词。像小米这样的大厂,如果真的重视人才,就应该摒弃 “工时 PUA”,用合理的薪酬和科学的效率管理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否则,当员工们身心俱疲的那一天,企业所谓的 “高速发展” 又能维持多久呢?
大家在工作中遇到过类似的 “隐形加班” 情况吗?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咱们一起唠唠职场那些事儿!
-End-
只为看见更多
分享职场干货给你,助你跃上高阶职场。 分享生活感悟,让成长伴随一直年轻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