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小说写作教程》第三章。
这一章的标题是《麻辣故事》,一说麻辣,感觉好像特别过瘾,就像刚刚吃了老板恋上鱼(济南的一家很火爆的餐厅,主打就是这道菜),又麻又辣,简直欲罢不能!
作者以一则生硬死板的小故事来说明故事创作必须要添点故事味儿。
那什么是故事味儿呢?可以用几个公式来感受一下。
冲突+行动+结局=故事
渴望+障碍=冲突
罗密欧和朱丽叶希望结合(渴望),但他们两家却是世仇(障碍),于是他们偷偷地结了婚,然后想办法团聚在一起(行动),又因为两个人都以为对方已经死去,因而分别自杀了(结局)。
冲突、行动和结局是故事的形式要素,除此以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情感和展示。情感很好理解,只有将自己融入故事里,设身处地与故事里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才会塑造出感情饱满,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展示,就是不能简单的告诉读者,比如故事的某个人很悲惨,你不能直接告诉读者,说他很悲惨,而是要把悲惨的境地充分地展示出来。
原来,这就是写故事的技巧。这个技巧就是已经成型的公式,那么,只要按照这个公式去安排人物和情节就好了。公式只是骨骼,要填充的内容才是最为关键的血肉。有血有肉的故事,真的是要考验作者的能力的。
作者说:“故事是有关逆境或者苦难的,一贯如此。幸福没有任何戏剧性可言。幸福的生活只能造就不幸的小说。幸福可能是故事的结局,却不能充当故事的主体。即使故事真的出现了,我们也不要给它太多抛头露面的机会。”
我们为什么要去写苦难而又逆境的故事?我想可能是因为要给人警示或者要让人从中学会坚韧学会克服学会涅槃,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总是苦难多逆境多,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这些苦难,最终确保自己不要被苦难打倒。
所以,我们塑造这些冲突、障碍和行动,其实也是在演练我们的人生,是为了让自己或者让更多的人从中体会到坚忍的力量。塑造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当然也就塑造了个性化的人物和多样化的人物性格。
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这些不同的人物性格中体悟到什么,比如去体悟我们应该要养成什么样的性格和习惯才能在荆棘丛生的世界里屹立不倒。
看《活着》,看《灿烂千阳》,觉得心快要被撕裂了,感觉快要被绝望埋葬了,可看到主人公还是从绝望的废墟里艰难地爬了出来,并找到了一线阳光的时候,突然就热泪盈眶,为了伟大而又渺小的个人。
真的就可以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每当遇到挫折遇到苦难,总会提醒自己,这样的处境比起书里的人物,已经幸福很多,没必要难过、忧郁、踟蹰不前。
突然觉得,我们没有在刻意的给故事加点麻辣,或者凭空虚构,这些故事一定产生于现实的土壤,而我们把这些现实里的故事进行加工创作展示出来,不仅仅在于治愈自己,还有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励更多的人。
所以,不需要刻意地去虚构什么故事,只要我们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尽力体验,就足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