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的启示

作者: 如风1017 | 来源:发表于2019-08-01 08:59 被阅读0次

        “有的人25岁死,75岁埋。”这是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的万玮校长在讲座中提到的一句话。

        万校长此言一出,我的脑袋瞬间短路了:25岁死,75岁埋?怎么理解?此言有何深意呢?

        细一思量,是的!有的人25岁死,75岁埋!万校长的话让我想起了臧克家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前天浏览新闻,无意中看到一个关于“死亡群”的故事,人们加入此群的目的就是相约自杀!看到这个新闻我被震惊了,真的是匪夷所思!怎么会有人如此践踏生命?可是血淋淋的现实告诉我,这是真实的事件,而不是凭空想象的故事!记得就在去年的三八妇女节那天,我的一个看起来很开朗的同事从自己家的楼上跳了下来!后来听说她得抑郁症已经很久了。

        有些人的生命是很脆弱的,弱得经不起一点点的风吹草动。更让人心疼的是有的孩子才十几岁就放弃了自己!有的会因为被没收手机而放弃活着的权力,有的会因为被老师批评而选择一跃而下。生命如此宝贵,他们却选择了轻言放弃!为什么?为什么那么多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那些逝去的生命中缺少了什么?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们什么?

        记得有一次我跟学生们分享我对生命的理解,我说人的生命有三种状态:一是活着,作为一个生物体存活在这个世界上;二是有意义地活着,人不能是行尸走肉,活着就得有活着的意义和价值,要让自己有一个存在的理由;三是有趣地活着,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幸福地活成一个有趣的灵魂。

    “活着”是“活得有意义”的基础,而有意义又可以给人活下去的理由。万老师说:“平庸的教师教知识,优秀的教师教方法。卓越的教师教方法背后的那个东西。”我认为不管是哪一类的教师都应该教会孩子们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

        万玮老师说:“体制内名师,勇于否定自己,常反思;刚毕业新老师,痛恨应试,大谈素质教育。”俗话说旁观者清,如果我们能跳出自己的世界、跳出自我视角的限制来看这个世界,看所谓的体制内,这个世界会更美好,所谓的体制限制也就不是那么可怕了。我既不是名师,也不是刚毕业的新老师,我愿意用自己教育的敏感度去体会学生的需要,然后再戴着体制的镣铐跳舞。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

      有的人25岁死,75岁埋;有的人,25岁就埋了。这都是因为没有找到生活的意义,没有实现自身的价值!而想要给生活创造更多的价值,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跳出已有的舒适区,不断地挑战自我。当然要跳出舒适区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因为一旦跳出了舒适区,“危”就来了;但是请不要忘记,所谓“危机”,“危”一来,“机”也会随之而来。

        或许我们无法加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25岁和75岁之间还有50年的光阴,足够我们创造无限的可能!

后记:此篇与上一篇《“25岁死75岁埋”的启示》仅是一个题目的差别,上一篇就被封了。为什么呢?

相关文章

  • 生与死的启示

    对死亡一直充满好奇! 童年的我一直在想,人死了是什么样子?所以对死亡充满了好奇,遇到去逝的人,总想上前看看死亡的面...

  • 生与死的启示

    “有的人25岁死,75岁埋。”这是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的万玮校长在讲座中提到的一句话。 万校长此言一...

  • 百年新诗断想------主讲: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江锡铨

    二、百年新诗的历史启示 启示一: 启示二: 启示三: 启示四: 启示五:

  • 《西游记》的五点启示

    启示一 启示二 启示三 启示四 启示五

  • 特殊启示:命题性启示还是位格性启示-《基督教神学导论》读书笔记

    第二部分上帝的启示 第五章上帝的特殊启示 第四节特殊启示:命题性启示还是位格性启示 读书笔记 特殊启示:命题性启示...

  • 生与死的距离

    《生与死的距离》 生与死的距离也许很远 那是从人间到天堂的距离 生与死的距离也许很近 那是从医院到殡仪馆的...

  • 生与死

    今天上上午,家里发生了一件悲惨的事情,我的爱犬,樱桃...死了...... 早晨,我刚起床,睁开朦胧的双眼,就听到...

  • 生与死

    在我的梦中我梦到了我死了,惊醒后我出了一身的冷汗,没错生命是脆弱的,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人的生命就像泡沫一样,转瞬即...

  • 生与死

    生与死是世间最为沉重的话题,我于此时谈论生死,也许稍显突兀,但是因为再次与死亡如此接近,按捺不住自己的恐慌。 16...

  • 生与死

    第一次直接面对死亡 死亡是那么的可怕 这一秒与你谈天说地的人 下一秒可能会因为某种疾病而死亡 当我们生下的那一刻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与死的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vf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