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因为孩子不听话而烦恼?你是否因为孩子不愿意和我们交流而担忧?做家长,最希望的就是孩子能够理解我们,听从我们的建议与指导。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孩子愿意听从家长的教导,指引呢?曾经百依百顺的孩子为什么到了青春期仿佛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论什么事情,都要跟我们背道而驰?首先,我们想静下心来自信想想,当我们需要孩子听话的时候,我们是否又在听孩子说话了什么吗?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暖暖上学时,铅笔丢了,回来跟妈妈抱怨:“妈妈我的铅笔被同学拿走了!”妈妈说到:“铅笔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应该不是同学拿走的,你再仔细找找”暖暖:“我下课的时候还看到它在桌子上,上个厕所回来就没有了,肯定是同学拿走的,这周我都丢了三支铅笔了!”妈妈说:“早就跟你说过,自己的东西要收拾好,不用的时候放在课桌里,你就是不听,现在说有什么用!”暖暖:“你就知道说我,你真讨厌!”妈妈说:“不许这么没礼貌的跟我说话,你自己回去好好反省一下!”
如果你是上面的小女孩,你会感觉怎么样?你觉得妈妈有理解你么?以后遇到了问题还愿意跟妈妈交流么?我想你肯定是觉得不被理解,愤怒,委屈,本来想得到妈妈的关怀和帮助,最后等到的确是妈妈的训斥。内心中的愤怒与委屈更重了!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问题就发生在妈妈错误的“倾听上”下面我们分析错误的“倾听”造成的影响。
四种常见的错误倾听方式
1.给建议(铅笔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你在好好找找)当我们急于给孩子建议的时候,其实隐含的意义就是“你不如我,你需要听我的才能解决问题”
2.批判(早就跟你说过,自己的东西要收拾好,不用的时候放在课桌里,你就是不听!)当孩子还处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我们再给与其批评,无疑是火上浇油,让孩子更加的愤怒。
3.过早询问(你有没有问过同学?你怎么确定就是同学拿的?你有没有好办法避免出现这些事?)我们跟孩子没建立起链接时,孩子还是愤怒状态,无法冷静的去思考问题,没办法想到正确答案,所以在他们情绪平复下来更我们建立起链接前,不要过早询问。
4.忽视(这也是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孩子跟我们说笔丢了,我们手里拿着手机,应付的说着,哦,那你在好好找找,然后就自顾自的刷手机或者做自己的事情)当孩子每次像我们倾述时,我们都选择忽视,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也自然会对我们关上自己的心门。
那么如何才是好的“倾听”方式呢?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句式:
普通倾听:
你好像。。。你听起来。。。你看起来。。。
句式后面加上我们察觉到的孩子的感受如
例:你的笔丢了?你听起来好像很着急。你看起来好像很生气。你好像很难过。
深度倾听
你感到。。。是因为。。。你希望
感到后面加上孩子的感受,因为后面加上孩子遇到的问题,希望后面是孩子想要的结果比如
例:你一定感觉很着急,因为要上课了,你的笔还找不到,会影响你上课做笔记,你肯定希望你的文具都能完好无损的放在你的文具盒里对么?
当我们用上面的句式在询问暖暖时,暖暖内心又会是怎样呢?她一定会觉得妈妈理解我,妈妈爱我!
倾听,不只是听到孩子说出来的,还要我们听到孩子没有说出来的,体会到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只有我们用尊重的,平等的态度去倾听孩子,孩子才更愿意听我们的想法,让我们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