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推广普通话,从呀呀学语的幼儿到苍颜白发的老年人,谁要是不会说普通话且又不学普通话,就仿佛是与国家作对似的。尤其是现在的小孩子,如果从小不说普通话,就好像变成了土包子。
我们先前上学,除了语文老师读课文是普通话,其他老师都是说自己的家乡话,那种课堂真的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即使现在回忆起来都还是韵味悠长。记得高中的化学老师是周至人,讲到摩尔数时,就经常会把这个数念成一声,与我们耀州话颇不相同。耀州话把数念成sou,音极像普通话的搜,而化学老师的数音为shu,听起来颇像耀州话里的树,为此,我们常常模仿。有回他上课提问,我们班男同学回答问题时把他说摩尔数时的口音模仿的惟妙惟肖,老师认为他这般相像有讥讽他家乡方言之嫌,乃至于把一个耳光赏给了这位同学。我们数学老师与化学老师是同乡,但他的口头禅是“所以呢,我们说”,用他家乡话来说,音就变成了“佛以哪,俄们梭”,此口头禅也常常出现在上黑板讲题的男生口中,只是数学老师性情温和,从不与我们计较。
现在,课堂上的方言基本消失,老师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与学生对话,也必要讲普通话,如果讲方言,约略是要被当成教学能力不足来看待的。
现在,在家里也是要以说普通话作为有文化的象征,即使是说起普通话来都要咬舌头的爷爷奶奶,也非得和孙子孙女用半吊子普通话交流。很多10多岁的小孩子已经不会方言了。
这是一种悲哀。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标志,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但它似乎正在走向消亡。倘若有一天,我们再也听不到广东话、湖南活、四川话、河南话、陕西话,这该是要高兴呢,还是要悲哀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