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好长时间没看过纸质书了,最近疫情封控在家,实在无聊,就想着找本书看看,然后就翻出了前几个月刚买的一直放在书柜的《百年孤独》。
原想着好好看看这本被各大作家推崇的世界级文学巨著,好让自己能从中汲取一些高级的文学养分,好收一收最近一直摆烂堕落随处飘散混乱无比的心思。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不怎么喜欢看外国文学,角色名字太长,故事大多都线条混乱不好理解,好多表达或者叙事方式上总是很难找到共鸣点,看着后面忘了前面,总得来说就是看起来很费劲。
不过,为了某些里子或面子,那些最出名的名著之前也看过一些,虽然大多数看过就忘得差不多了,但心里又总会告诉自己,既然是名著,总归是好的,再难还是要看的,不得不说,我实在是一个矛盾又纠结的人。
就像这两天在读的《百年孤独》,截止今天,看了差不多有一半了,可我感觉真的是看不下去了,太魔幻太纠结了。前前后后所有重要人物都是以那几个相似的名字重复出现,人物和故事情节又多又乱,而且出现太多让人理解不了的乱伦、恋童、混乱又不正常不真实的情节,读得我似懂非懂,一头雾水脑袋发昏。
当然,书肯定是好书,要不也不会成为经典巨著,问题肯定还是出在我身上,本来就不喜欢看外国文学,本来就是为了看而看,出发点就不纯粹。
再加上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程度以及对外国文化的接受程度可能着实不够,所以才造成这种读得费劲,读得难受读不下去的局面。
想放弃吧,又觉得好不容易读了一半了,放弃也挺遗憾,再说还有点虚荣心在作怪,心里感觉咋说也是名著,若日后提起来说是看不懂读不下去才放弃没读完,那还多少有点不甘心,有点丢面子。
于是,今晚我专门搜了讲解这本书的视频,一连看了好几个,总算是彻底理清楚了这本书里这个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名字和性格还有人物故事梗概以及他们之间混乱又紧密相连的关系。
虽然目前为止看得很压抑,但我还是准备接着看下去,哪怕只是为了它那些经典的震撼人心的金句名言,也还是很值得用心去看一看的。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是延续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人们一派懈怠,而遗忘却日渐贪婪,无情地吞噬一点一滴的记忆。
预感总是倏然来临,灵光一现,好像一种确凿无疑的信念在瞬间萌生却无从捕捉。
你那么憎恨那些人,跟他们斗了那么久,最终却变得和他们一样,人世间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作为代价。
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要寂寞偿还。
有的人想睡觉,但不是因为困倦,而是出于对睡觉的怀念。
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
有时两人会一直默默坐到傍晚,面对着面,彼此凝视,在静谧中相爱,并不比当初在癫狂中相爱减色。
他逐渐明白,安度晚年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跟孤独签订体面的协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