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染素笺墨重,玉碎珠沉残洞。
长记别伊时,冷月寒江孤冢。
何处?何处?谁见雪山凰凤?
——DeepSeek·《如梦令·清明节忆南海十三郎》
今天其实不想写,天气阴寒,又有点头昏脑胀,但是想想,还是写吧,不管写多写少,因为我知道,但凡我给自己一个理由停下了,这次的日更计划可能就此结束了,因为有一个理由,就会有两个理由,就会有三个理由,慢慢地就又会回到以前的那种相对随意的状态里去了。
坐在电脑前对着一个空白的屏幕,我在想,我要写点什么呢。
四月一日那天,几乎年年都有这个想法,我想写哥哥张国荣,但是不忍提笔,这许多年过去了,那块回忆依旧不忍触碰。于是,一直没写,但是一直念念不忘。四月二日,过了一天,写点别的吧。四月三日,因为刚看完了一部剧,那就趁着新鲜,赶紧的。然后就是今天了,我又想起来了,但是已经过了几天了,是不是不该写了。好多缅怀哥哥张国荣的文章刚刚下架,荣迷的心情经过这几天终于平复了,何苦再写呢,何苦再惹得那好不容易平复的心情又起波澜呢。
想是这样想,但是似乎,心里还是放不下那念头。于是我又想起了那个我最喜欢的一个唱段《客途秋恨》,并且我最喜欢的一个版本,就是哥哥演绎的版本。不然,写《客途秋恨》呗,虽然不是写哥哥,但是也算曲线怀念了。而既然想到这里,我突然又想,不然再曲线一下,从《客途秋恨》直接想到粤剧,然后我就想到了早年看过并且写过的《南海十三郎》。
记忆里,粤剧相关的电影,谢君豪的南海十三郎,与张国荣《胭脂扣》里的十二少是可以一拼的。当然,真正的荣迷可能都不会喜欢这部电影,因为97年的张国荣在金马的现场受到的不公对待,可能是所有荣迷不愿承受之重,而这部电影,就是在那一年的金马,压过了《春光乍泻》的哥哥夺得了影帝。但是就电影而言,《南海十三郎》印象中还是相当可以的,并且谢君豪的演绎相当出彩,至今想到南海十三郎,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谢君豪,他已经把那个角色给演活了。
去寻找关于十三郎的生平,能查到的资料其实寥寥,三言两语便是全部了,反而大部分的介绍,大概都是舞台剧和电影《南海十三郎》里来的。
为什么我一直对这部戏和这个人念念不忘,因为电影里的十三郎确实叫人惊叹,够狷狂,够才气,印象中什么叫做才气横溢,大概就是谢君豪演绎的那个十三郎的模样——三个书记员,他信手拈来,他张口就来,三个人都跟不上他的思维速度,所以他没办法自己写剧本,因为太澎湃的灵感汹涌而来喷射而出,一个人一双手,来不及将他那井喷的灵光一闪全部都捕捉。
对于所有的文字创作者来说,也许或多或少会有他那种井喷的状态,但是我们的才华不够闪耀,所以我们也会记录下来一些东西,但是可能远不如他的作品那般永流传了。而那种井喷的状态,也许是所有文字创作者所无力企及且心向往之,当然,我们知道那应该是舞台剧和电影的艺术演绎,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种状态是真是假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是我们所企望的那个方向。
另一个让人意难平的,是十三郎才气横溢之后,赢得了名与声,但是最终却穷困潦倒,甚至疯癫流浪街头,这种才华散尽后却困顿终身的故事,带着满满的悲剧情结将十三郎的一生变得更加可叹唏嘘。
诚如DeepSeek对他的评价:南海十三郎的一生交织着天才的璀璨与疯癫的悲剧,其作品承载了粤剧黄金时代的艺术高度,其命运则成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在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现实中挣扎的缩影。
粤剧黄金时代的艺术高度,不知道,DeepSeek是如何深度思考之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的,但是确实,那个意气风发才气横溢的十三郎,也许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金箔金,勾陈黑道闭日;趋官日,要安,鸣犬对五合;宜月害,天吏,血支,勾陈;兔日冲鸡,丁酉煞西;2025-04-04 19:30:25;乙巳蛇年庚辰三月癸卯初七。清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