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靖港街上,看到一家卖鸡毛掸子的小店。我快步走进去,轻轻地抚摩着油亮飘逸的鸡毛掸子,儿时的记忆又涌上心头,第一次见到漂亮的鸡毛掸子是修水渠的肖伯伯送给母亲的。七十年代,兴修水利,我家门前有一条正在修建的小河。很多青壮劳动力在工地上劳动,打夯的声音:“吭唷,吭唷”,此起彼伏,最令人兴奋。我们小孩子在工地上跑进跑出,蹦蹦跳跳,一下子可看到这么多人,在清静的农村,又是“人来疯”的年纪,自然是很开心的。后来发现母亲比我们还开心,经常看到母亲担着自家菜地的白菜萝卜送到工地的简易厨棚内。母亲和管伙食的肖伯伯常打架一样地推让着,一个一定要给钱,一个一定不要,最后,往往是母亲象征性地收两三分钱。也常看母亲帮着清洗、缝补叔叔伯伯的衣服。那时,上下邻居家的女人都和母亲一样对待他们。这些叔叔伯伯回家后常带来自家土特产答谢,最漂亮的礼物就是一把鸡毛掸子。那鸡毛掸子的鸡毛,一看就明白那是雄鸡身上最好的毛。最好的鸡毛是三年以上的雄鸡尾毛,一般制作鸡毛掸子只在最上头用,从上往下依次是颈毛、胸脊毛,逐渐短下来,扎成的鸡毛掸子成为倒塔形。而母亲得到的这礼物,感觉是上下都一样,鸡毛上色也特别鲜艳耐看,母亲插在一个小瓶子里当装饰品,舍不得用它来清扫灰尘。
那时,我并不喜欢这鸡毛掸子,工地上流传的一个笑话,让我分不清肖伯伯是好人还是坏人。那是周总理逝世后不久,肖伯伯在简易厨棚练猪油,快练好时,他夹起一片油渣想放在嘴边吹冷再吃,听到脚步声,马上把油渣吞进肚子里。进来的人看到肖伯伯眼泪双流,故意问他:“肖家毛爹,你哭么子咯?”肖伯伯不敢承认自己偷吃油渣,低着头说:“我……我哭周总理……”进来的人是闻着油渣香味进来的,也看到他偷吃的狼狈相,笑着把看到的做一段子说了出去,大家知道后也没把“偷吃”行为上岗上线。只是,自那后,有人怀疑对方说谎,就会说:“怕是肖家毛爹哭周总理吧?”好事者编成一歇后语:“肖家毛爹哭周总理--撮巴子。”这样的玩笑影响了我,再也不肯像以前那样亲近肖伯伯,看到他,我就跑得远远的,生怕离近了我也是一个“撮巴子”。
这次回乡,我们相聚在一起,又聊起这笑话,大家会心一笑,为那段过去的时光。只有我笑过之后,心里有点内疚,儿时不懂事的行为有没有伤过肖伯伯呢?家乡人最看重面子,你若瞧不起他,让他感觉没面子比杀了他还难受,厉害的一定会跟你理论,打骂相向。你对他好,肯定他,他会把家中最好的东西送给你,什么事都肯帮你做,直爽的人可把脑袋送上来给有恩于自己的人当板凳。想像肖伯伯收集、积累鸡毛,不嫌麻烦地将鸡毛洗净,去腥臭味,晾干,按色道、长短分类摆放时的心情,那一定是乐呵呵的吧?那双大手做着女人家的活计,用尼龙线将鸡毛细心地编成羽辫时,是熟练还是笨拙?他在细竹竿上涂胶,将羽辫旋转着缠在竹竿上,缠到一定的长度,留出把柄时,有没有轻松一笑?他在羽辫的根部和把柄处涂上桐油,审视羽辫不会受潮湿散落,把柄光亮耐用时,会不会得意洋洋?他花费那么多时间精心制作礼物送给母亲,感谢母亲对他的照顾和工地伙食地支援,也许没想过母亲是在感谢他们修水渠带来的便利和好处。想到这里,我松了一口气,家乡人一般只记得别人对他的好,不好的言行和事,自己对别人的好,大都会自动过滤。
读书后,我明白母亲为什么不用鸡毛掸子清扫灰尘。雄鸡有五德,目能辟邪。用雄鸡美丽的羽毛扎制的鸡毛掸子,人们也赋予了特别寓意。大家相信,家里有一把鸡毛掸子可以起到辟邪的作用,也可用来祈求吉祥或做装饰品。离开小店时,我买了一把鸡毛掸子,想放在家中用来清扫心灵之尘。回家途中,看到一个阿姨羡慕的眼神,想起家乡人的大方友善,一高兴就送给了那个阿姨。反正,那个见证家乡人友善的鸡毛掸子一直在我心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