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李安说的,他的意思我理解是“目前,内地的电影还不够优秀,但是由于观众基数太大,而且进口片的配额制度,以及某些分级电影还没办法进来的原因,导致了我们目前还没有接触国际范围内比较优秀的电影”。无论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
那天看一个节目,是窦文涛问马未都的话,大概的意思就是“中国内地电影没有出路了,特别是所谓的第五代第六代等等,已经没有出路了,所以才出现了各种各种各样的千奇百怪的电影类型”,比方说在电影里面放个圈,前无古人,后入来者!
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但是从我所关注的电影而言,很多电影人,特别是导演,已经离开了创作基础太久了,离得太远了。说白了,很多创造者已经在在自己创作自己,而不是通过自己创作影片。
打个比方说:裤子的电影,这些年大概就是一个类型:那就是矫情。非诚勿扰里面跳海死来死去的矫情,莫名的哭来哭去;一九四二里面麻木里面突兀的矫情;芳华里面大量性暗示下的矫情;然后加上各种调料,最重要的一个调料就是“台词的非逻辑性”,反复地制造包袱,又抖掉包袱;像极了一个大型的相声节目;当然里面演员赋予角色特有的笑点更是不可忽略,比方说葛大爷。


再看看姜文的电影:有意无意拍一个三部曲,《让子弹飞》,《一步之遥》和《邪不压正》;所谓的民国三部曲。民国要是就是这个样子,那么我读了那么多的民国史算是读瞎了。姜文电影现在在影片环境塑造,光影设计,特别是特定环境的对白,尤其像极了话剧;双方的斗嘴,语言上的交锋/挑逗/攻击/避让/出其不意,现在基本成为了他电影上的标配。



有没有好电影呢?我估计李安对《大象席地而坐》也就当成是一个实习作业吧?
反过来思考,每个民族和社会所接受的美学教育基础,或者偏好的审美类型不同,也可能是我们所认为的好电影与他所认定的好电影有差距的原因。比方说从小到大,我们所接受的电影都是存在对立矛盾的,脸谱化的角色;然而很多电影,即使是目前好莱坞工业大片复仇者很多角色都是脸谱模糊化。另外,我们看电影就像我们看人一样,一个电影里面的人,必须是感情专一,意志坚定,爱国奉献,不drug-addicts等等;我们的对对象的要求是完人,不是完人肯定不是值得观察的人。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看到《我不是药神》里面勇哥脱了裤子不上床的原因。对于人的评价,以道德操守为金规戒律为红线标准。
我们看过来,那些在国际上获得过大奖的影片,都是描述一些不可描述年代的内容,这大大地满足了西方的猎奇心理,也充实了创作过程中的纠结和痛苦,这种痛苦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代入感,而这些代入感却是目前很多大陆影片中缺乏的。
人人都说《肖申克的救赎》是Idmb排行第一,这个电影是有极其深刻的革命意识/个人英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一位在其中的,那个监狱就是每一人想要努力挣脱的现实枷锁,而监狱长则是看起来高高在上其实却是脓包一个的权威,那些监狱搞基的狱友不就是我们身边那些处在同样环境但是还要敌对的单位同事么?但是肖申克通过个人的能力,技巧(极富电影创造性)利用了整个官僚系统,这就是我们想要对整个系统的嘲笑和鄙视,但是我们️又做不到,对么?
好电影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