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听了一首那英的老歌—《船》,出自她2001年专辑《我不是天使》。这首歌有两个版本:那英一版诉说着一个女人幸福恋人驾船而至的欣喜和期待。歌曲开头是一段悠扬婉转的笛声配上那英柔美的声线,一个在岸边驻足的女子眼望恋人带着幸福借由薄雾从对岸驾船驶来的画面感油然而生;另一个是张磊的版本,张磊的声线粗犷富有张力,一样的歌词唱出了不一样的味道,仿佛从另一个男性视角审视这段夹杂些许苦涩的相思。
这首歌词曲作者陈晓娟是享誉港台乐坛的知名才女,她的另一首作品是那英的《如今》,同样是写爱情,却写得十分撕心裂肺,尤其是在副歌部分往复循环“时间将恨全部都带走,就带不走无心犯的错,伤是永不见底填不满的洞,那些永不见底的洞是折磨。”其实对于写歌词的路数略有涉猎,常见的是A段--副歌-B段--副歌。而她的这首作品则用了AB段--副歌反复重复的方式,就仿佛一段逝去感情造成的伤痛反复折磨,绵延不断。
喜欢这首《船》,是因为它文艺的风格,十分耐听,在这张专辑前两拨主打《我不是天使》和《一笑而过》的商业风格之后,为整张专辑吹入了一股文艺风。而那英在这三首歌中的唱腔也截然不同,从《一笑而过》的如泣如诉,到《我不是天使》的洒脱释然,再到这首《船》对于幸福的企盼,形成了完整的情感闭环。也许,我们每个人在情感的路上,都是从对幸福美好的沉醉,到被冷漠伤害的愤慨,再到对逝去情感的释然,洒脱放手。想起今早刷到一个关于那英不同时期唱功解读的视频,分析了她从出道到签约台湾唱片到98年大火,2002年隐退,2011年复出及最近这几年综艺上翻唱大热歌曲的唱功走向。不得不说,她确实是向视频中说的一样,是一位随着时代变化不断迭代唱法的大咖,就像最近年近60复出的sandy林忆莲宝刀未老的扎实唱功让我们听众大饱耳福的同时,不得不佩服她们在艺术上永无止境的追求。
撇开一些负面信息不谈,作为歌手,那的唱功和迭代观念在如今的歌坛还是可圈可点。毕竟他们不是艺术家,我们不能苛求德艺双馨,区分来看更为理性。作为听众,我们要的是听感,至于其他,选择性忽略更好。诚然,同样作为歌手的CoCo能登上奥斯卡颁奖礼献唱,影响力深远不是没有道理,只能说德艺双馨能让歌手的生命之路更为长远。
说回《船》,歌词里将幸福的获取比作行船撒网捕捞:他往我这岸漂来/身上满载的是风采/不见手中的舵/幸福慢慢张开/跳上他的船/开始了没有忽高忽低却温暖的精彩...
我们追随着那抹笛声,迈出了心门,踏上了那叶由一页页幸福画面剪接而成的船。忽高忽低、忽上忽下,心跳的声音化为笛声萦绕耳畔,有一种一碰即散的温柔和一秒瞬间凝聚的精彩。原来,春天在他的口袋里雪藏了整整一个轮回……
她,终于抬起了头;我,终于看见了他,那缓缓而来的一种久违。一股悸动的风暴让她欣喜若狂,一种无法言表的兴奋令我迷失自己。一阵一泻千里的琴键,划开了我们尘封已久的心房,驱走了寄居已久的寂寞。
一次重逢的幸福感,随钢琴、随水波蔓延了整面本该宁静的湖面。我们都,深陷其间,由不得身体的反应,本能的张开了尘封已久的双臂……
她,爱上了他的 爱;我,不是你的天使,却上了你的船。她不断的将欣喜之情溢于表唱于言,我不停的把陶醉统统从口袋释放,我愿想它们弥漫在春夏秋冬。我一声声的告诉自己: 幸福从他手中张开,从我心底感慨开来,不再彷徨徘徊,无谓苦苦期待,只想幸福的舵随波指向精彩的未来。
我,爱上了他的爱,我踏上了她的船。我敞开心扉,面对这如梦似幻的精彩。湖面,还有涟漪,湖水,不要褪去,沧海,请不要将它淹没,留个宁静给心海……
到底是他往我这岸开来,还是我向他彼岸张开,那丝心中的笛声,已被涟漪悄悄侵入。“我爱上他的爱,原以为失去拥抱的心,终究不能慷慨,那原来只是冬天的冰冷,借住在我心里的残骸”
我知道,那种稍纵即逝的蠢蠢欲动早被素裹成一副苍白的水墨画;早知道两颗心的距离是无法到达的彼岸,即便那叶心中的小舟已经不顾一切 的驶出去了,她还是转过身来,远远的背视着他的不辞而别。原来我们,都没有后悔失去那最后一刻的光彩;原来慷慨的拥抱并不能得到宿愿的骄傲;原来冬天早已 寄居在怅然若失的残骸里了……
涟漪,慢慢的告别着彼此;琴声,缓缓的的渐行渐远……
我以为,先前的那缕笛声只是自己的兴风作浪。最后一声叹息,是无奈的告诉自己,风无平浪无静。看,最后的一声弦乐,让湖面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他走了,她累了,我醒了,我们彼此擦身而过,却卷起了心动的伏线……
“我是因你存在,你是因我而来!在让我怅然若失,惶恐相对的万千人海,从容而坚实地张开双臂——迎接你!”湖水,其实是心眼里流出的泪水。琴瑟的共鸣,其实是心跳的不平。
一支好曲,细细咀嚼,一次超脱,慢慢感悟,在现实和梦幻之际,心就是船,张开你的双臂吧,勇敢的驶向下一面缓缓的心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