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越多,束缚越少?一直在路上,知与不知的急切,在于自身要走向哪。知而不实,容易放纵,对生活感受的无奈,你在怕什么?
一怕到了所谓的而立之年还一事无成,嗯,也没存款,说到这,昨晚刚好看了一篇文章《32岁,没存款》,当时随便看了一下,想到了不少名利,总在相对于过往看到的,没有那么焦虑。但是停不下来的时间,定要你为之多想!越急越有情绪,越是难以静心投入一事,也就难以有所成,即越怕越做不好,就真的做不好了。
二怕过了“这个年纪”,便再难有更好的感官享受了,例如沸腾的欲望会消逝,滚烫的血液会冷却,怕随着年龄增大,自身即便有了物质,但也再难感受到满足的极度快感,你怕这个,就像少女在折腾“青春就这几年,不亮丽就没机会了”,是否你的这个怕会更多理解二十多岁求风光的女生们!过了这个年龄,便再无美好?
三怕努力了还是一事无成,反而畏畏缩缩,不敢放胆做自己,总是忧心这个、那个,遇事总心乱如麻,总是不能自己,总是多想,更多的焦虑,特别是在当下如此之多选择,信息流通快,总是被刺激的环境下,总难静心做一事,受制于物欲,总在焦虑中度过。
四怕一路走来所受的恩惠,来不及报答,反而因自身的一事无成而惭愧,走向自闭,人际关系也由熟变生,有苦难言,也不敢有多余想法,反而总是在掩藏内心,丧失不少好关系。
五怕遇到了她(他),或一生遇不到她(他),一生茫然,不曾感受到快乐,一生毫无生气,碌碌无为,总在困难、纠结中,独自前行,没有身心之伴侣,思及这些,怎能不让人难受、焦虑呢?但现实又总忍不住一时诱惑或总是急于有所行,也因此总是碰壁,最后也只能怀疑自身。
总的来说肯定不止这“五怕”的,这里有三十而立的观念之说,有对感官欲望的偏执,有对名利的渴望,有对恩施之人不能反哺的愧疚,有对另一半的渴求。是否局限于认知,也受制于欲望、恐惧、名利。只知这“怕”,会影响人的发展、情绪,也会使人停滞不前。
有没想过怕的另一面,即达不到的那一面的背后,如三十无成又如何,不能生活吗?过了这个年纪就没有感官欲望的极度满足又如何,难道就再无满足了?努力过后一事无成又如何,真的努力了?一时报答不了又如何,还能以心相待;遇不到她(他)又如何,下一个转角处就有可能是她(他)。等等,你会发现,这个怕除了局限于眼前外,还带有不少悲观、消极的情绪。很多人也跨不过怕的这关,只会在其中纠结、徘徊,要想跨过得有认知、实践上的根本性进展,但大多数人只会乱于表象、刺激,而总在徘徊、选择,确实是认知局限,对自身无知。
而且这些“怕”,会使人偏执于已知、欲求,生活中难以用心经历、学习,想进步很难。知无涯,但学习起码能让你不在旧有问题上纠结,走不出来,不成长只会越发的难受。故时间或许停止不了,不断成长是好方法,岁月不曾饶过你,你亦不必饶过岁月。
这些“怕”,归结起来不过是焦虑、无知,停滞于欲望、恐惧,而不明自身,反而在其中纠结,这便是人之常情吗?只有不断进步,把想做的转化为自身乐趣的模式,那么收获的不是这些怕,而是一种充实,内心的满足,精神的愉悦。只有做自己,才会有最大的快乐、满足,这些“怕”不过表象而已,不曾明白真正的核心在于自身。确实,在如何物欲横流下,太多的诱惑、满足,使人迷失,置身于恐惧、欲望之中,怎能不感叹!
这怕伴随着无知的情绪,是一种自身给予的即定的目标,但又很虚,“怕”是一种情绪,是一种认知局限所传达的情绪!稍微理性,便不会着道,只是太多的诱惑、刺激,使人总停滞于满足的念想中,使其总在表层中徘徊,如何成长呢?
想的太多,书又读的少,做的就更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