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值:征信产品未曾显得如此激进,可事实究竟如何呢?
1. 征信方面的法律法规日趋完善、行业规范日趋成熟,至少说有了国家层面的参考依据和现象表征,征信行业不再是一个灰色、毫无方向的新兴处女地。
2. 大数据技术使得收集到的信用信息打破了原有狭隘局限,从互联网平台及移动端多渠道采集数据对信息主体的信息数据全面把握;其次,大数据实现了征信数据深度挖掘,利用IT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能够更好的反应信息主体的信用状况,并提供更为丰富及符合场景的信用产品及服务。
3. 移动互联网发展,征信场景被指数级地放大,移动端将成为征信机构未来的发力重点。从征信行业产业链来看,数据采集、征信服务产品以及应用场景等未来都将在向移动端转移。移动互联网产品场景更加宽泛,适应性、兼容性更加良好。
行业现状:
征信行业的主要产品——产品报告,包括:个人征信报告和企业信用报告,而个人征信被政策法规严格限制在央行及政府手中,大多处于监管和个人隐私的私密性的顾虑。因此,征信产品的打开方式显得畏首畏尾以及极具私密性,甚至说有些”地下工作者“的意味,征信从业者戏谑地称自己只是”卖报告”的。
征信困境:
数据断层严重,征信公司之间都极具各自的数据资源,数据共享程度低,试想又有谁愿意开放独有的、所谓的核心数据呢?至少我个人是不太愿意!结果就是”各搞各的“,征信交叉、分叉现象凸显,毫不夸张地讲资源资源浪费、恶性竞争,价值增量不明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