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答你所问)
有几个家长问“老师,你为什么说要强调多引导孩子去大自然,去嬉戏,去阅读,去听音乐。你说强身健体我们明白,但是现在手机这么发达,根本不用记,手机上什么看不到?网上博物馆呀,美景呀,大人没时间带他们出去,也没有人去翻纸质书,现在就要教孩子分辨信息,怎样用好手机,而且孩子也不喜欢出去,找谁玩,一个孩子,又不安全,不放心,太阳又大……”
认知(想法)决定行动。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为什么一定要在决定做父母时做好哺养孩子的准备一一一了解自己,了解孩子各年龄段发展的共性与自家孩子的个性。现在很多所谓的问题小孩很大一部分是家庭留下的“痕迹(潜意识)”而不自知。
“养个孩子还要了解自已?我们父母代代不都是这样抚养我们的。”
人,是没有完人,每个人也正因为不完美,才在人生日复一日的旅程中去修炼而感谢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而满怀希望前行。时代变化,从农业到工业到信息的社会,从温饱贫乏到物质丰富,从满足生存到精神需求,虽然规律求平衡,但从前的方法用在现在怎么可能不要变?
了解自己,因为自己作为父母,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了解自己,是每个人一生的功课,人,有自由,有思想(这是与其他物种最大的区别),所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现实中很多父母自己个性的偏差,自己处理不好夫妻间的亲密关系而迁移发泄到孩子,先了解自己,再了解孩子,让自己快乐自足,才能有光去照亮他人,滋养他人。
想到什么写什么。
大自然是上天赐予的最美人间画卷,山川河河,春夏秋冬,日月晨辰,……最美的画最美的音乐最美的舞姿最动人的文学都在每一天发生,还不重样。宇宙万物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如同人活着,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大自然哪里有画?哪里有音乐?”
早上日出是不是一幅画?站在阳台,城市高楼大厦在烟雨朦胧中,是不是海市蜃楼般的画?一辆满载上班族风驰般行驶在马路的公交是不是一幅画?一年四季,南北地质差异,各种大自然调色板……
“这也叫画?那大自然的音乐我知道啦,风声雨声鸟鸣声。”
是的,很多,水的声音都有很多种,泉水缓缓细流和湍急声,黄河,长江,北方冰裂,春汛……各种数不尽,婴儿声,老年人声……
“那你说舞姿又哪里有?”
风吹杨柳,细雨斜风,……摇曳生姿。
“象你说这么细,哪里有那种观察力?”
这也正是要去调动我们人本就有的敏锐的感觉和细致的观察力去捕捉感受客观事物的存在的美,这种调动人所有感知与联想,热爱大自然无限的生命力与美,从而热爱自己热爱生命,人间值得而珍惜与感恩。
“现在竞争压力那么大,还哪有时间去嬉戏,打呀闹呀,伤到自己不好,更不能伤到别人,你知道吗?现在孩子多精贵,伤不起。从幼儿园就开始要求读书,你不读不写不认拼音,简单的字到小学就跟不上班啦。别人都在努力,你去玩?到学校拉班上后腿,那天天有你家长请喝茶的机会。”
典型的从众,羊群效应,不管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到最后,一窝峰都被踩踏。
嬉戏,是孩子间最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最能发挥他天性与个性的时刻。无分别之心,与天地万物,与你我他同融,人就没有计较,争辩之心。人有区分之心才有比较,有比较才激发欲望而变得喜怒哀乐各种烦恼各种情绪常相随。(不是情感)。
嬉戏是在人群中学习跳出自我,与他人合作,交往,分享,调适,在一起愉快的玩中遵守规则,同时又表现自我。嬉戏,可以和家人间,和伙伴间,在玩中学。
阅读,听音乐是通过文字,音乐去体验文字,音乐本身的情感之美,透过表象专注,记忆,思维,想象。在“读万卷书”的世界,借他人的眼去自己未曾抵达的地方加宽自己的宽度与厚度,情感不只苟且的眼斺从而心生向往。是最能专注力和想象力的地方,世界如此之大,诗和远方就在自己心底里。
幼儿园,本来是让家长放心去工作(以前是要工作无人照看的才送去),小朋友在幼儿园一起玩各种游戏,发展感统训练和基本自理能力的。因为师资配备少,老师便于管理,现实中常常违背发展规律而要求统一听话照着做,反而抹去了孩子的灵性。有条件懂引导的我还不建议上幼儿园。甚至有的孩子心智还没发蒙,晚一两年上小学己无所谓。人生那么长,慢慢走,如果中途想停下来,也是可以去背包旅行一年,又有什么大不了。
和家长聊天,一己之见而已。
记录日常。孩子们嬉戏无忧的童真保持越久越有智慧的空间。没有分别评价,让每个人做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