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鸣》(2018.5.30)

作者: 青云子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5-31 05:39 被阅读81次
《玉鸣》(2018.5.30)

见即是苦(to perceive is to suffer),据说这句话来自亚里士多德,它给我们的启发可以是:只有一种人写诗不用等待灵感。

每停下一次,就要重生一次,在诗的无何有之乡,没有回归,也就没有真正的离别。没有什么值得沉耽,也就没有什么不可以被欣赏,或原谅。所以连心境都是权宜的,不是主动去寻找或刻意去等候,而是一触发就有的反应,就好像听到音乐与喝到饮品的时候,不需思考,你已经被触发了相应的感受了。只有在诗的绝对服从中,我们才说诗类似于神显。

去中心化后的诗是持续的走开,但不是离开,因为处处都可以是实现诗的完成的时空。

去中心化后的诗是不关心它在文学史中的位置的,它使用的语言本身就为它完成了在时间中的更新(活语言总会不断保持自身的当代性)。

无我之诗本身就是一种此在,不需要再去模拟存在的现象。就好像对话拥有的即兴和张力是书面著作缺乏的。因此,无我之诗本身就是一种过程中的对话:语言和心流的对话。

                                                        (2018.5.30)

相关文章

  • 《玉鸣》(2018.5.30)

    见即是苦(to perceive is to suffer),据说这句话来自亚里士多德,它给我们的启发可以是:只有...

  • 玉鸣

    天然气成傍谁身, 素若游云碧如萝。 馨芳梓沁涟渐入, 迎风步摇唤嘤嘤。

  • 《玉鸣》(2018.4.21)

    新诗需要正常化。每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的诗经,保存好这一代语言可能性的整体风貌。当新一代诗人和读者需要整体性地重组和...

  • 《玉鸣》 (2018.8.21)

    从局限于造物,到认清主体的形象,艺术就花完了整个前现代。如何把过于清晰的主体放回造物,或许就是现代艺术直到现在仍然...

  • 《玉鸣》(2018.4.5)

    “谁在钟底缘阶而下, 谁就拥有宁静的一生。” —— 荷尔德林 英国复活节假期,正好覆盖了国内的清明节。一个是纪念耶...

  • 《玉鸣》(2018.4.27)

    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去净化内心,并保持澄明,那样才能够清澈地返照事物。才能在读一首诗的时候,精准地察觉到自己的反应,甚...

  • 《玉鸣》(2018.3.16)

    一个无法驾驭语言的人在心识上是没有自由的。让事情一下子无比复杂的是,对语言的驾驭永远是程度性的,所以只有自由度,而...

  • 《玉鸣》(2018.3.25)

    诗歌的当代性也在于,时代大背景下的标志性事件会影响后代对当代诗歌的评判。比如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些已经发生的大事件让...

  • 《玉鸣》(2018.6.5)

    诗到隐喻为止。 一切能冠以艺术之名的活动到最后都朝向同一种追求:隐喻的隐喻,或隐喻的永恒互搏。 要淋漓地展现命力,...

  • 《玉鸣》(2018.11.9)

    诗的进化论:没有事物,没有词,只有意象。甚至没有你我。最后,古老的声音将破茧而来。 新世代的诗就是意象的自我观照。...

网友评论

  • 逐鹿君之::+1::+1:语言和心流之间的对话
  • 倾兰:诗有时候靠的是神力的指引。
    青云子的简书:@倾蓝半步 对“神力”的理解需要审慎,当代语境下的“神力”和前现代的偶像崇拜意义上的神(也即迷信)是不同的。

本文标题:《玉鸣》(2018.5.3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yf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