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读道德经(修订.21)

作者: 李道69 | 来源:发表于2022-11-27 09:25 被阅读0次

第二十一章 论“道与德”的关系.大道的突出特征

    请:此处指主观能动性“灵性.德”

    原文: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请。其请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状哉!以此。

    老李读经:大德的标准形象,是以“大道法则”为标准的。大道作为宇宙本源法则体,其形态在乍隐乍现的“惚恍”之中。

从“大道”的表面上看,仿佛象虚影,仿佛象实物。往“大道”的深处看,它具有主观能动性“灵性”。它的灵性很真切,灵性中有记忆信息。

“大道”从古至今,它的形态不变,所以称它为万物的源头。我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因为大道中有记载信息。

如果修道有成,就能从大道中读取你想知道的东西;道行越高,从“大道法则体”中读取的东西越多。

    题外话:道与德的关系,道为主,德为从;道包涵德,德从属道;其具体表现是道德规律。德是大道的人格化价值取向名称。“大道是老子命名的宇宙本源法则体名称,”。大道分为“有形”和“无形”两部分,也可称“阴阳两面”。有形是人们看到的有形世界“日月星辰和我们生活的地球等”;无形是指人们感受到的虚无的空间和古往今来的感觉。有形世界和无形世界都属于大道的阴阳之象,大道法则体中记载有一切东西。

 

    李道说:遵守道德规律做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只有“道德成为货币”的时候,这种社会形态的存续时间,才能更和谐长久。相信老子之言,说明你与道有缘,即使不能修道也会修德。大道靠悟,语言是无法精确描述的。

相关文章

  •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21)

    第二十一章 论“道与德”的关系.大道的突出特征 请:此处指主观能动性“灵性.德” 原文:21.孔德之容,惟...

  •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1)

    第一章:论“道”和认识“道”的方法 .“道的形态是多维度的” 道:是宇宙本源法则体名称。 道眼:能观测宇宙本源法则...

  •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2)

    第二章:论对立统一的“阴阳规律”和道德的关系 圣人:指德行深厚.有教无类.普度众生的人 无为:指润物无声的仁善的道...

  •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3)

    第三章论欲望得失和修行原则 无知无欲:此处指厚重淳朴。 智者:此处指投机取巧的人。 道行:修道者修为高低的称谓。 ...

  •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4)

    第四章 论“道之用”和道之多维形态“渊.湛” 冲:此处指注入。 湛:透明.饱满.深遂的感觉。 原文: 04.道...

  •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5)

    第五章 论道德法则规律和“天人合一观”模拟的修道法门“守中” 守中:修行者静修的方法。 原文:05.天地不仁,...

  •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6)

    第六章 论灵性不灭和修行的注意事项 谷神:谷指道,神指灵性,这里的谷神指和“大道灵性”同源的“人的灵性”。 勤:此...

  •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7)

    第七章 论天地长生和有舍有得 不自生:指舍己为人。 原文:0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

  •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9)

    第九章论天之道和修行禁忌 天之道:天道是大道法则的一部分,天大家能看到,离我们近,说天道大家更容易接受。 ...

  •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12)

    第十二章 论取舍.修行禁忌 行妨:此处指伤害。 原文: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道读道德经(修订.2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zq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