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之后,不知友志怎么跟他妈说的,满红没有多问,一心服侍友志的父亲。
红梅问起,友志说,他叫妈妈不要给两个人压力,等等再说。
秋风起,天凉了天蓝了,草木开始干燥开始枯萎。
都容不得迟疑,田里的稻子熟了,地里的棉花要摘了,还有豆子、芝麻、红薯,俗称搞三秋,也是农忙的季节。
友志和红梅成了家庭的主力,田里地里,都往家里收,门口稻场家里厅堂都堆着稻子红薯,生活似乎凌乱不堪,两位老人看着却是无比的欣慰,今年收成还不错。
在家待了十几天,又去医院开始化疗。原先家里那种似乎悠闲平静的日子暗地里打破了,人人表面若无其事人人心里有了隐忧。
忙过农活,友志和母亲的精力都在父亲身上,红梅决定去县城或者市里找点事情做一做。在家里干活,看着有成堆的收获,实际算起来是入不敷出的。
老人们不是这样算的,在他们眼里,除非请人不划算,自家人力不算成本的,眼里仓满了,盆满了,钵满了,这一年吃穿够了,日子就顺顺当当了。
没人把生病算在家庭收支的预算里。
乡里这几年在搞医保,收钱的事情,虽然不多,他们都想来想去。你说,能报销,不大相信。孩子们在外挣钱不容易,得想想。
他们很少生病,年轻人也很少生病,又不在家。虽然钱不多,也不大愿意交。被那些干部缠不过,有的人才交了。
红梅这时候才知道家里没买这个保险,也不奇怪,她估计自己父母也没买。想想,一天工资就够一家人买一年的,也不是没有,为什么不买?
买了多少也能抵一点。
满红不大信,“哪里有那好事情?平时找他们办事都难死了,卖点稻子还去晒、扇,折腾人,去要钱?”嘴里哂笑一声。
末了又轻轻说一句:“我哪指望你爸生病。”
红梅骑车回了趟家,奶奶缩在椅子里靠着门打瞌睡,奶奶真老了,头发稀疏,头骨稍稍塌陷,骨缝很清楚。脸皮下垂,一道道褶子也下行。
“奶奶,你瞌睡就去床上睡一会。”
“就瞌睡一会。去床上睡,麻烦。挪过去费劲脱衣服也费劲,人不就醒了?丫头,我老了,大概要死了。”
“奶奶,别瞎说,你长命百岁。”
“隔壁云飞爷爷病了,送去医院了,不知道怎么样了。我要是躺倒了,哪里也不去,就搁家里,不然回不来了。”
“奶奶。”
你妈等下就要回来煮饭了。现在大概在地里。”
家里地就那么几处,河岸内外。桂兰在地里敲芝麻。
“你怎么有空来了。你公公生病了,家里事情你不是要多做些,你做不惯吧?”桂兰看看女儿的脸。想着他们家几口子都在家,生病又花不少钱,心里有点担忧。
“友志在家搞起来挺快的。妈,我就是问你,你们买了那个保险吗?一年十块的那个。”
“买了,哪有什么用啊?不买,那些干部天天来,就买了。”桂兰停住了手,“你们家这次能去报吗?”
“他们没买。我回来就是叫你们买这个的。”
“买了买了,农村有几个人去住院呢?”
“哪里又缺那么一点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