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会时,又听到了惊人的消息,因抑郁症而轻生的高中生,真的太可怕了,也为之惋惜呀!
“抑郁”这个词并不陌生,也是几乎都知晓它的危害,但是却总是没有太多人重视。现在教育的“卷”,社会的压力,让现在的孩子们没有了童年,有时候我常常会问:“你作为一名教育者,你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说实话,我真的不希望如此,我希望孩子们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但是我也害怕孩子会落后于人,我也会因为成绩的对比而深感焦虑,那么,我又该如何呢?
只是现在的我,学了那么多心理学知识,也看到过那么多的案例,我开始改变自己,改变教育方式,也对孩子们的教育适当放松。
细细想来,我或许做对了这几点:
1.不给予孩子课后的压力。
在儿子上小学时,我觉得我还能控制他,给他安排课后作业,可是慢慢的到高年级,叛逆的他就显形了,每次写作业就开始“唱反调”,我有时候真的是素手无策,甚至有些心累。当我学习心理学后,我学到了一些方法,我开始改变方式,只要孩子上课认真,就不给予写额外的作业,孩子也欣然接受了。再后来,只要孩子每天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就可以免额外作业,渐渐地,孩子真的就没有了额外作业,我也轻松了很多。
后来这个方法用到二宝身上也适用。其实,孩子只要能够有自己能支配的时间就很开心的,至少不会有做不完的作业啊!
2.不论考试数字如何,都要表扬或者鼓励。
考试是每一个孩子都无法避免的难题。孩子有优缺点,或许有的孩子天生读书的料,而有的孩子天生不是读书的料,那么你又怎能说孩子将来不出息呢?
孩子或许对于每一次考试,真的都已经尽力了,可是就是结果不如人意。即便如此,我们都需要鼓励孩子,不让孩子走进自卑的深渊。
3.给予孩子纵向比较,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放大孩子的优点是父母必须做的,也是可以的做到的。
我家哥哥和妹妹是完全不一样性格的孩子,也各有各的优势。在学习上或许哥哥占优势,但是在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上确是妹妹占优势,我发现了他们的优势,每一次的体验都是我鼓励他们最佳的契机。孩子们对自己也更自信了,更有动力了。
有一次,哥哥考试,在回来路上,突然特别自信的告诉我:“妈,猜猜我这次考的怎么样?”
“我猜90分以上?”
“那是肯定,再往上猜。”
“95?”
“满分,哈哈!”自信的他大笑,显得特别快乐。看得出来,通过成绩他对学习更自信了,也有了足够的冲劲。
在一次聊天中,他还主动表示想要考重点高中,我也及时给予他信心,我说:“你只要保持现在这种状态,就一定没问题的。加油!”
或许父母的一句鼓励,足以给孩子更大的能力。
而我家妹妹就不一样了,每天回家她最爱的就是动手做各种小玩意儿,自己创造,自己设计,看到什么就做什么,都是自己独立完成,每一次都会给我惊喜,而我每一次都会用相机记录下来,这就是她的成长。每一次得到我的鼓励,她都会特别开心,而且还是会津津乐道的跟我阐述一番她的创造。
4.成为孩子的榜样,坚持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做了十多年的幼教事业,深深懂得最好的教育是榜样教育。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我不再去“盯着”孩子们的作业,学习,而是更多的陪伴他们写作业,搞学习,当然我也有自己需要学习的。
每天我都会早起送娃后运动,听书,听课,写作等等,历经这几年的习惯,孩子们都已经懂得我的日常套路了。或许是如此,我家哥哥每天睡觉前都会看会儿书再入睡。周末也能早起写作业,或者运动一小会儿,而习惯就这样慢慢养成了。
虽然,我不能教会孩子们什么,但是我却持续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亦是如此。他们除了学习,也有自己能够独立支配的时间,比如哥哥每周在不影响学习的时候玩会儿手机游戏,比如妹妹每天完成学校作业后可以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就这样,各自有了自己的“小空间”。
5.制定家庭的“约法三章”。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好的家也需要彼此约法三章,来约定各自的行为习惯的。
每一个学期,开学时我都会拟定一些小规矩,讨论,试行等最终定稿,来约束一些行为习惯。
当然,有时候我可能会忘记,孩子们总会及时提醒我,哈哈!
就这样,经过几年的磨合,孩子们能够遵守约定,执行我们的“约法三章”,并且我与孩子们之间越来越和谐咯!我们是亲子关系,我们是朋友关系,更是学习路上的好伙伴哦!
6.每月满足孩子们的一个愿望或者合理的要求。
孩子们都喜欢实现自己的愿望,那么作为家长的我就需要懂孩子们的需求,帮助他们完成小小的愿望,当然对他们而言可是“大大的愿望”了。
每一个月,我都会满足孩子们一次“胃”的需求,任他们点最爱的吃的美食,他们每到时候就是特别期待和开心。
在孩子们生日时,我会问一下他们要如何过生日,来实现“生日愿望”。
每一次期中考试或者期末考试,都会有小小的“奖励”,当然不论好与不好,都值得被鼓励哦!
生活需要仪式感,成长路上也需要把仪式感做足,让孩子们有目标,有期盼,有对人生美好的向往。
7.以积极的言语跟孩子们交流和沟通
经常会看到一些视频,在一个家庭中,语言沟通是平衡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
曾经我也犯过同样的错误,用所谓“暴力”语言去限制孩子们的行为,偶尔也会带情绪的去责骂孩子。自从开始学习心理学,我开始寻找好的方法,去跟孩子们好好说话,也要求他们好好说话。慢慢的,我心平静了很多,也逐渐控制情绪,耐心的跟孩子们沟通,彼此之间的“争吵”也逐渐少了,孩子们也能够与我无话不谈。
沟通真的就是一门艺术。你跟孩子们好好沟通,孩子们也会好好回馈你,甚至更多。
记得几年前,悦宝贝总是说,“妈妈,你不能骂人,不能说脏话。”而我偶尔也是忍不住看到她的坏习惯而去说她,甚至偶尔还会冒出一些脏话。事后,也觉得真的不适合,于是,我就跟她约定好,“如果我说了或许发脾气了,就请她提醒我说:‘妈妈,你发脾气了。’”或许这个方法真的有效,慢慢地,我和她之间的“冲突”少了很多哦!
教育,真的不容易,你在哪儿用心了,就一定能在哪儿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