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读《五百年来王阳明》这本书,对王阳明的心学形成的过程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他的心学就是教我们“心外无物,心即理”,如何做到“知行合一,致良知。”
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考,收获很大。拯救人生,不可不读王阳明。
在第八章《伟大的知行合一》中,知行性合一的内涵叫“沉浸式体验”。郦波老师举了一个孔子学琴的例子,讲得非常好,这里我分享给大家。
其实 孔子真正具有知性合一的精神,他的知行合一就是具有那种沉浸式的体验。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拜师襄子为师,向他学音乐。师襄子教了他一首曲子让他慢慢练,练了一段时间,过来一听,夸孔子弹得不错。说再你教一首新曲子吧,孔子不愿意,说这音乐的技法呀,指法啊,我大概掌握了,但是他的节奏啊,韵律啊,我还没有完全把握,我还得练。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过来,一听发现孔子进步很快,那真的可以换曲子了,孔子还是摇头,说音乐技法节奏我完全把握了,但是他的思想情感我还没有把握呢,还得接着练。
再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过来一听,这孩子太聪明了,水平真高,再这么练下去很快就要超过自己了。就跟孔子说不用练了,可以换首曲子了。谁知孔子还是摇头,坚持不换。理由是:曲子的思想情感已经把握了,但什么人创造了这首音乐,我还没有琢磨出来,我还得接着练。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来听了,他开诚布公地对孔子说,你别练了,你再练,我实在没法教了。而孔子却摇摇头说,写曲子的这个人我大概明白了,但是他体现的是哪一类人的思想和情感,我还得琢磨一下。最后,孔子弹这首曲子弹得酣畅淋漓,师襄子听得简直失魂落魄,因为他自己都没有弹到过这种境界。

孔子谈完之后长身而立,感叹道:我终于知道了,看到了这个作曲的人,他的形象就在我的眼前。我看到了他长得什么样子了:皮肤黑黑的,胳膊长长的,气势不得了。难道这个曲子的作者就是传说中的周文王吗?
师襄子一听大惊失色,这孩子了不得啊!因为他教孔子这首曲子的时候并没有告诉他这首曲子的名字,实际上,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作《文王操》。孔子硬是靠自己,琢磨出了这首曲子的丰富意蕴。
看,这就是沉浸式的体验。不管学习、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就是要融会贯通,要沉浸进去,只有沉浸进去,你才能和你学的对象融而为一。
其实,生活中不光弹琴、学开车、学游泳、学跳舞等,任何一门技术都是这样,如果能做到沉浸式的体验,那一定会学得炉火纯青,出类拔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