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过了十八岁,我们就被贴上了从前渴望着的“大人”的标签。以前那么渴望长大,那么希望自己能够快点变成大人,后来当我们真的成为了大人,我们却突然不想要了。
小时候,在我们的眼里,大人就是最自由的人,他们不受任何人的管制,还能对小孩子的行为指手画脚。所以,我们渴望长大,一天一天地盼着变成大人,然后就能够去做我们一直想要做的事。
可事实并非如此,当我们渐渐长大,一切都变了。因为长大,原来意味着不断地失去。
我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喜欢吃什么就大胆放心地吃,而要看着食品包装袋后面的营养价值表进食。
我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爱哭爱闹全由性子所致,而是要看着场合,顾及周围人才选择性地显露情绪。

我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每天担心的只是成绩单上不够理想的成绩会被父母指责,而是担心着这个月钱不够花要怎么活过去,学习和工作如何才能兼顾。
于是,初成长的我们竟又反过来羡慕那些三岁小孩的生活。可忽然之间,竟不知三岁小孩那是怎么个模样。
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要当一次大小孩,去玩具店给自己买满床娃娃,却在回家的路上被别人用奇怪的眼光注视;带个可爱的发饰出门,却觉尴尬而不自然,最后只能在出门前一秒匆匆从头上摘下来。
当我们的童真无处安放,无处可寻的时候,我们几乎绝望。
但幸运的是,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地方,能让大人小孩打成一片,不论年龄,在里面当个真正的小朋友。
这个地方,就是迪士尼乐园。

就我而言,我一直都很喜欢迪士尼,或许是因为从小看着迪士尼的电影长大吧,所以这个夏天就去了洛杉矶的迪士尼乐园,这个能让人年轻许多岁的地方。
去洛杉矶前,其实一直犹豫着要不要去迪士尼。一是,行程和预算上有所顾虑;二是,有去过的朋友说,去完以后会挺失望的。
几番辗转后,最后还是去了。毕竟这是全世界第一个迪士尼乐园,那个能给无数人带来童真和梦想的地方。
还好,并没有很失望。当然,没有很失望便是代表有所失望。满意的是,迪士尼还是那个能还你童真的迪士尼,略失望的是相比之下,没有香港迪士尼的漂亮和没有那么多好看的表演。
作为首个迪士尼,肯定在许多地方比不上后来新建的,但该梦幻的地方、该有的地方,它都有。
去了三次迪士尼,两次香港,一次洛杉矶,下一次我还想去上海的迪士尼、东京的迪士尼、奥兰多的迪士尼,以及世界各地的迪士尼。
有朋友问我,去了几次迪士尼,为什么还想去?难道不是都是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吗?
是,但又不是。
进了迪士尼乐园的主门,首先映入游客眼帘的,就是一样的米奇花坛。迪士尼观光的首选工具,无疑是绕园一圈的小火车。迪士尼拍照必备的,肯定是各种礼品店的米奇、米妮发饰、帽子,以及相对固定的卡通人物拍摄亭或小屋,当然还有一些经典的游乐设施《小小世界》、茶杯。

这些是一样的,千篇一律的,可每一个乐园又有它的特色,甚至是同一个乐园,每隔一年、两年,又会有自己的“新衣裳”。
这就是它吸引我们的地方---同而不同。
在迪士尼里,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幼稚”起来,我们可以带米奇发箍,我们可以当一天喜欢的卡通人物的迷妹......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释放出我们的天性,流露出我们的喜爱。
当然,迪士尼还从工作人员、环境建设、游乐设施等方面,一一去实现我们的“梦”。
迪士尼餐厅的收银员穿的是女仆裙,外面扫地的清洁人员穿的也是米奇或米妮的清洁服,更别说是每个游戏点里的工作人员,更是穿了和那个游戏相关的卡通里的服装。
从进门时,安保人员就说:“祝你梦想成真!这将是你美梦开始的地方。”再到美国大街上可爱漂亮的商品店,还有那形形色色的建筑物,包括睡公主城堡等。

即使我在三年内去了两次香港迪士尼,我依旧没有失望,依旧收获了不同的感受。新添的游乐设施总能让人惊喜,全园里大小的游乐设施都能让你在不经意间显露出童孩般的神情。
所以,如果你觉得很累,觉得大人的面具戴久了感到疲惫不堪,那就存点钱,挑个假期,计划一次迪士尼的“还童”之旅吧。

最后,送上几点小建议:
1. 尽量不要挑大众假期去,因为人真的很多,排队时间会很长。
2. 迪士尼乐园里有Fastpass,就是一种让你走特殊通道的方式,一般设在一些比较多人玩的游戏点,大家可以提前领取了一些Fastpass,减少排队的时间。这些Fastpass不是立刻能够使用的,而是一般都是在一两个小时以后的固定时间段里才可以使用的,有效时间段一般都是一个小时。
(偷偷告诉你,我就是用这个办法,即使都是挑在假期去的迪士尼,基本上都用一天时间玩遍了整个乐园。)
3. 在可以的情况下,去香港迪士尼记得坐迪士尼列车哦,车上连扶手都是米奇头呢!!!
4. 食肉兽宝宝们如果去洛杉矶迪士尼玩的话,推荐路边小吃摊哟,那么那么大的火鸡腿是不容错过的美食。
小建议就是这么多啦,剩下的,当然要留给你们去慢慢探讨啦,全剧透了就没意思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