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到处都是"写作速成班",号称教你"三天写出爆款" "月入十万的写作密码"。这些课程像方便面包装一样花哨,里面却都是味精——吃多了不仅倒胃口,还会毁了你的味觉。
采自网络
这些"写作导师"最爱教什么呢?
1. 标题要带数字——"5个技巧让你写出10w+"
2. 开头要制造焦虑——"不会写作的人正在被时代淘汰"
3. 结尾要留钩子——"想知道更多?扫码付费"
他们把写作变成了做数学题,以为套公式就能出好文章。这就像教人谈恋爱:
第一次约会必须送花(但要控制预算)
第三次约会必须牵手(根据大数据成功率最高)
求婚必须在认识第11个月零3天时(转化率最佳)
荒唐吗?可这就是现在很多人在学的"写作技巧"。
写作不是组装玩具
我见过一个美女,对着电脑屏幕痛哭。她的文章数据不好,导师让她把开头改了七遍。第七版开头是:"在这个人人都会写作的时代,你还不会写?活该被淘汰!"
数据确实上去了,但她说:"这根本不是我想要表达的东西。"
这就是问题所在——当写作只为流量服务,文章就变成了提线木偶。你的所思所想不重要,重要的是算法喜欢什么。
好文章是怎么来的?
看看那些真正的好作家:
老舍写《茶馆》,在北京茶馆里泡了三年
沈从文写《边城》,融入了对湘西的深厚感情
鲁迅写《阿Q正传》,是对国民性的深刻观察
他们没学过"爆款写作公式",但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为什么?因为写的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
给想写作的人三个建议:
1. 少看数据,多看书——与其研究点击率,不如读读经典作品
2. 少学套路,多观察——好文章来自生活,不是来自公式
3. 少想爆款,多思考——先想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再想怎么写
写作就像种地,没有"三天丰收"的捷径。那些号称能教你"写作金手指"的人,多半是想收割你的"智商税"。
下次看到"写作速成班"广告时,不妨想想:如果写作真能速成,那《红楼梦》为什么能流传几百年,而那些"10w+"文章几个月后就没人记得了?
真正的写作,是用心感受生活,用笔记录思考。这个过程或许很慢,但每一步都算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