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每年双十一前夕,除了紧张备战的电商人和到处收集优惠劵的剁手党,还有一个群体,他们的心情有些复杂。
没错,就是那些一直在观望,犹豫到底要不要做电商的传统企业。
当然,现在再称他们为传统企业或许并不准确。毕竟,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电商行业也早已从新兴行业变为传统行业了。
这几年双十一前夕,我都会收到不少咨询,大多是问现在做电商晚不晚,还来不来得及之类的问题。
身边一些开网络公司的朋友,在双十一前后生意也会格外忙。真是挖金子的不一定赚到钱,富了卖水的。
从八年前的电商促销节,到如今的全球狂欢节。
从日交易额千万元到千亿元,每一年的双十一都在创造奇迹。疯狂的数字,再加上媒体对一些成功故事的渲染,做电商确实很难让人拒绝。
但如何做好电商,却又成了传统企业触电的绊脚石。
于是,更多的人选择了观望,看别人成功,看别人失败。晃忽间已经是第九个双十一了。
眼看电商红利消失,成本高企,只剩空悲叹。
想起之前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
黄忠60岁跟刘备混
德川家康70岁打天下
姜子牙80岁为丞相
佘太君100岁挂帅
孙悟空500岁西天取经
白素贞1000多岁才下山谈恋爱
你今年多大?你的企业今年几岁?
想做,就永远不怕迟。
如果你觉得段子只是一个笑料,不妨读读褚时健和“禇橙”的故事。
看看近90岁的褚时健种植的“褚橙”,如何成为电商爆款,从“烟草大王”转身成为“中国橙王”。
2
很多人觉得电商的红利期已经过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做电商没机会了。
即使做线下传统生意,我们能想到的任何行业,几乎都有人已经在做了,不照样有前赴后继的创业者进入,并逐渐超越先行者吗?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传言曾被称作中国亚马逊的老牌电商当当网要被卖了。
对于很多爱看书的八零九零后来说,当当网应该不陌生。成立于1999年,早期以网上图书销售以主,后来逐渐拓展到美妆、家居、母婴、服装和3C数码等几十个品类。
这个算做电商做得早的吧?
据媒体报道,正在洽谈收购当当网控股权的为海航集团,对当当网的估值可能超过10亿美元,在80-100亿元人民币之间。
我们再看看2004年成立的京东(原京东多媒体网),目前市值已经在550亿美元左右了。
所以不要再找时间早晚的借口了,看准了就开干吧!
对于准备做好电商的企业来说,很多事我们真的等不起。
比如一些资源型的东西。
前段时间,我的一个朋友因为新项目启动需要重新注册一家公司,公司名称、商标、域名一系列查下来,发现之前绞尽脑汁想好的名称都有人用了。
朋友告诉我说,名称早在几年前就想好了,因为产品没开发出来所以就没有注册商标。如果能注册到原来的名称,后期产品和品牌推广能节省一大笔费用不说,推广效果也可以提升数倍。
而现在,只得放弃再重新想其它的名称。
这件事情让我更深的体会到,有些事确实是越早做越好。
特别是对于有独立品牌的企业,建议一定要提前保护好自己的商标,以及和商标相关的域名。
3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Dambisa Moyo
我们再回到这个问题,现在做电商还来得及吗?
这个问题几年前就有人在问,如果把它放到今天来看,我想聪明的你已经有了答案。
表面上看来,电商好像越来越难做了,流量和人力成本高涨,竞争加剧。而实际上,很多企业的产品没有竞争力,既然花钱买了流量也未必能做好。
另一方面,不少人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电商模式。盲目跟风,又是自建电商平台,又是入驻第三方电商平台,却没有在营销和运营上下功夫。
双十一看起来很热闹,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别忘了,B2C并不是唯一的电商模式。
比如对于很多传统制造企业来说,B2B电商还是一片未完全开垦的荒地。
做电商,找到合适的模式和方法,比盲目行动更重要。
不然,可能最终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晩集。
作者:岳量,电商专栏作者,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导师,10年电商运营与网络营销研究经验,微信公众号:mriter。转载请保留作者信息及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