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想法
音乐版权付费背后的“二级市场”

音乐版权付费背后的“二级市场”

作者: 奔跑的大胯 | 来源:发表于2019-03-20 12:00 被阅读0次
image

撰文丨大胯

阅读提示

  • 个人转载本文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 如果你现在内心浮躁,请关闭这篇文章;
  • 精简的文字虽好,但大多无用,且无可操作性,跟没学并无二致;
  • 为了可操作性,本文牺牲了精简,以“车轱辘话”代替,为的是让文字穿过身体,令其有用且可用;
  • 所以本文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否则难以理解文中的逻辑;
  • 如果你能顺利看完并理解全文,很荣幸!我们是同一类人。

最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国内音乐版权付费的模式让很多Cover(翻唱)歌手脱颖而出。

先别急,且听我的逻辑。

因为我平时比较喜欢听一些轻音乐,对于国内歌星的歌曲涉猎很少,打开“网易云音乐”或“虾米音乐”App之后,习惯性地点个“轻音乐歌单”就列表循环了。直到最近我渐渐意识到:

周围很多朋友特别喜欢用这类的音乐App找翻唱歌手的歌来听。

这就不对劲了——“明明有原版歌曲,为什么要听翻唱?”

得到的回答是:“原版收费,而且听腻了,目前懒得花这钱。”

据我所知,这些朋友平时也都是愿意在网上购买付费内容的一群人,其中不少人花费不菲。但为什么偏偏在音乐付费这个类目上变得那么“吝啬”了?

而这种行为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因为“怕麻烦”、“听腻了原唱”、“想来点新鲜的玩意儿”,他们把自己听音乐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到翻唱歌手的身上。

你应该觉察到了,这“时间”就是“注意力”。你可以回想,几年前线上原版音乐免费的时代,那时候“酷狗”算是独占鳌头——曲目王者非它莫属。打开酷狗,搜索“七里香”,排在第一位的一定是周杰伦原版,就连第二位估计也是周杰伦live版。

而在这种情况下,估计不认识周杰伦的大妈,都会顺手点下排名靠前歌来听听。这种“使用习惯”最终的结果就是:

明星更加耀眼,翻唱难有出头之日。

但现在不同了——原版付费了。现在打开网易云音乐搜索“七里香”或是“告白气球”,出现的前三名都不是“原版”,反倒是第四名是“原版”,但是是灰色——要版权付费的。

image

“我的时间那么值钱,哪有时间找你的原版来听,况且你的原版我都听腻了,还是听听翻唱的吧!”

这……估计是很多人当时的内心戏。

然后,听着听着,很多人发现:

“呦吼!这人唱的不错耶,比原唱还好听!看看她的主页,关注一下!”

我们来算一笔账(仅示意):

  • 假设全中国没事儿就听个歌消遣的用户有10亿人;
  • 原版免费的年代,这10亿人当中至少有7亿人习惯性会去听原版歌曲(因为原版一搜就有);
  • 如今原版付费了,假设音乐付费人群比例1/100,也就是说,只有1000万人去听原版歌曲,而剩下的9.9亿人,则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注意力”倾注在了“翻唱歌手”身上了。

就是这样,各种实力翻唱歌手浮出了水面,翻唱歌手的时代却登场了!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出现了:

站在从前“酷狗封神”的时代来看,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希望原版音乐收费,甚至连那个时代的翻唱歌手都不希望原版音乐付费——因为他们会觉得原版都没人买,翻唱还能有人买?

但时代的发展就是充满了戏剧性:

原版音乐还是收费了,成就了原本的歌坛巨星,却也意外成就了“翻唱歌手”,时代顺手给他们甩来了一大波的“关注度”,让他们活得更体面。

对于我们这些音乐用户来说,时代也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美好的时代!

祝吉安!


题图:大胯Keynote自制

往期回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音乐版权付费背后的“二级市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rz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