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妖颠倒”是个汉语成语,此成语出自古时的一个寓言故事。晋时,吴兴一人,有两个儿子。一日,两个儿子于田地里耕作,其父无缘无故地追打儿子。儿子回家将此事禀告其母,其母便向丈夫问起此事。其父闻听此语,深感纳闷,知道其中大有蹊跷。
其父非常清醒,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便知悉此事与自己没有半点关系,但二子却言之凿凿。他反复思量,最终得出结论,这必定是“鬼魅”在作祟。其父于是再三叮嘱两个儿子,日后在田地里再见到长相酷似其父的人一定要打死他。
一日,其父不放心两个儿子,便到田间其探望儿子。两个儿子一看见长相与其父一模一样的人,便想起了他父亲的嘱咐,两人合力将其父打死。阴暗角落里的鬼怪看得真切,心中暗喜,便化作两个孩子的父亲跟他们一起回家。举家欢庆,杀死了鬼怪,自此生活再无忧虑。
这个鬼怪便化身两个孩子的父亲,同他们一起生活,相安无事数载,全家人谁也没发现有丝毫异常之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世间是是非非真假难辨,表面上看到的东西并非就是事物的原貌;可见,人活一世之间,多数时候会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从“人妖颠倒”这个典故中,人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
表象背后有真相。俗语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真是如此吗,我看此言也不见得准确,也有值得推敲商榷的地方。内心奸诈的恶人同样可以换一副和善的假面孔,用以搅乱你的视野,让世人难以认清其本来的面目。如今世间,一边做违法犯罪害人勾当的人,一边公开捐款捐物做尽了表面文章却化身为大慈善家,以掩饰他们暗地里的罪恶行径,以此蒙骗世上善良的人们。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擦亮眼光,透过表象,去揭开他们用以掩饰罪恶的神秘面纱。
要善于判断真伪。晋时,两个儿子将爱他们、疼他们的父亲活活打死,随后认鬼怪做父亲,并一直被其蒙蔽,与伤害自己的鬼怪一起生活。他们可悲之处就在于做事鲁莽,不分青红皂白。他们应当想到,鬼怪可以变作他们父亲的模样到田间来,他们的父亲也可以亲临田间地头。不加甄别,把来到田间看望他们的父亲认定为鬼怪,岂不犯了严重的主观主义错误了吗。不善于去伪存真,凭主观想像做事的草率与鲁莽行为,才是造成悲剧发生的元凶。
不要轻信自己耳目。人们常以目见耳闻来判断事物的有无,认为此举才是科学举措,得出的结论才真实可信。其实,认识一个事物或者判断一件事真伪,仅进行到这一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借助自己的调查、分析与研判等大量的实践活动,最终才能剥开迷雾,还原事物或者事件的真相。只相信眼睛所见,或者只凭道听途说,就轻易下结论,往往会被假象所蒙蔽。如果以此揭示真伪,会将人们引入歧途;如果以此矫正日后工作,势必会把人们的未来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人生所遇之事,何至千千万万,欲弄清楚真相,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非下一番功夫不可。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三思而后行,便可以少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更可以避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山林茂密,遮天蔽日,人们在其中难辨西东;浓雾之晨,云低雾重,人们于迷雾中也极易迷失行踪。假借指北针,人们便可以轻松辩明方向,走出困窘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