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被推选为最美家庭,以下是爸爸写的家庭事迹 。
我和我家
法学研究中心 沈光平
我家三口人,我、妻子和儿子。
我和妻子原先是大理州的在职教师,有着共同的想法,十年前通过社会公开考试,到了省城昆明工作。我在省委政法委的事业单位工作,妻子在昆明市官渡区第六中学教书,儿子在一所中学读初中。
我和妻子结婚20年来,坚守“踏实做人,认真做事”的信条处世立家,矢志营造勤奋进取、温暖舒心的家庭。
一、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
我从2006年到省委政法委工作以来,所在单位由原来的政法研究所变更为法学研究中心,但我的工作始终主要还是编刊、调研、写稿三件事。执编《云南政法研究》8年,是我花费精力最多的一项工作,编刊工作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字和法律功底,还要认真细致、不厌其烦的态度,单位同事轮流做过,最终由我负责执编,组稿、编辑、校对、印刷、发行几乎由我一个人完成,没有发生大的错乱。编刊工作无过便是功,2012年,期刊被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优秀期刊(内刊),我本人被表彰为优秀编辑。编刊的同时,我还参加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最高院《国家执行威慑机制研究》等课题的写稿工作,都顺利通过评审。调研写稿得到领导同事的肯定认可,2014年在省政协举办的“民生论坛”征文中,我写的一篇调研论文荣获一等奖,并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2017-2018年在领导的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省法学会省级研究课题招投标、研究管理、评审结题等工作。2019-2020年,在“天命”之年到宁蒗县驻村扶贫。驻村扶贫中我奉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从小事做起,从做好每一件事开始,努力帮助彝族群众挖穷根摘穷帽,打赢脱贫攻坚总决战。到省委政法委工作以来,无论是编刊调研写稿,还是担任办公室主任工作,我兢兢业业、不计个人得失地踏实认真做事,与同事友好相待。
妻子在学校担任音乐舞蹈的教学,敬业求精是她的性格。工作中,她总以“上好每一堂课,用好每一分钟”要求自己,教书育人;备课、备书、备学生,认真钻研教育教学,深受学生喜爱,教学成绩优良。她主动要求课外建立学校舞蹈队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组织学校文艺活动,编排的舞蹈节目多次获市、区奖励,2015年选送节目参加昆明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荣获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在省市期刊上发表,荣获各级奖励。因为出色的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儿子聪明灵秀,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参加拉丁舞、钢琴、小提琴和声乐学习,发展多种兴趣爱好。
二、包容尊重,家庭和睦融洽相濡以沫。
自结婚以来,我和妻子包容相爱,共同营造温暖幸福家庭。妻子的宽容体贴使我们的家庭温暖和睦。她非常体谅我驻村工作条件艰苦、事头多,地点离家六七百公里,交通不便,回家一趟不容易。妻子为让我安心扶贫,当爹又当妈地挑起了照顾儿子的重担,独自忍受艰难困苦。为了不影响我工作,就在她两次住院做手术特别需要照顾的时候,都向我隐瞒实情、没有告诉我,而总是在事后才轻描淡写地让我知道,我愧疚难当。
常听说“婆媳是冤家”,妻子在我们大家庭中,与婆婆的关系最好,按她的话来说就是:“爱婆婆胜过了爱亲妈,孝敬婆婆胜过亲儿子。”我们很重视维护兄弟姐妹大家庭的团结,常常是有困难互相帮衬,关心侄儿男女成长,大家彼此尊重、团结亲近,是一个和睦大家庭。我们把“常回家看看”落到实处,每逢节假日,都回家看望父母、兄弟姊妹,让亲情感化流通顺畅。“每天进步一点点”是我们共同的勉励。我和妻子十分重视对儿子的品德教育,谨慎做好儿子的第一任老师,做好儿子的榜样,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妻子付出的更多,为更好胜任母亲、老师角色,竭尽全力。她为了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参加了一个训练班课程学习,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参加训练,积极完成训练任务,坚持了很长时间。妻子点点滴滴的奉献付出,给我们家庭注入了绵绵不绝的动力。
三、勤俭助人,邻里和谐互助
我们始终注重精神修养,相信物质不是生活、生命的唯一,精神充实生命更有意义。我们不慕新潮,崇尚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经常教育儿子、晚辈一菜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衣着无需花哨奢华但求朴素大方,生活简单随心,用之有度。“能帮人一把就帮人一把”是我们对邻里的原则态度,多年来我们与很多人做过邻居,但从没有与任何一家邻居吵过架、红过脸,诚恳以待,邻里守护,互相帮忙。我们经常都带着孩子参加公益活动,把闲旧衣服捐献给需要的家庭,带着儿子到驻村的特困家庭中打扫卫生,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奉献自己的能力和爱心。
家和万事兴。
我们家是千万个家庭中极其普通的一个家庭,在这个家庭里,我们之间构建了一个充分发展个性、相互理解、和睦相处的生活氛围,有一个热爱生活、珍惜所有的心态。
愿我们家庭永远健康和睦,温暖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