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明辨是非,依道而行

明辨是非,依道而行

作者: 郝凡 | 来源:发表于2020-08-21 19:46 被阅读0次

致良知课堂【明辨是非,依道而行】

  《资治通鉴》有云:“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以父母对孩子的爱为例,父母之爱不可谓不纯粹、不深厚,但如果这份爱不能依道而行,也会变成一份溺爱,滋养和纵容了孩子的“小我”,甚至导致孩子走上歧路。

        亲人之间的关系也好,陌生人之间的关系也好,都遵循“行为作用与反作用”这一世间重大真理。行为作用于利益他人,他人的心灵宝藏得到多少开发和妙用,自己的心灵宝藏就得到相应开发和妙用;行为作用于伤害他人,他人的心灵宝藏受到多少遮蔽和障碍,自己的心灵宝藏就受到相应遮蔽和障碍。

        所以,行为作用于他人,就与其建立了心与心的链接。无数善恶交织的心与心的链接,点点滴滴汇集起来,就构成了自己的人生和世界。故,有怎样的行为作用,就有怎样的人生和世界!

        “成人之美易,不成人之恶难”。学习中华文化,并非是让自己仅仅变成一个小善之人,而是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提升格局和境界,明辨是非、依道而行!就需要在心上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助人为乐,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利益人心?

        助人为乐时,最需要避免的一大误区,就是“小善”。小善即大恶,小善是溺爱。表面上,小善也是一份爱,却因为没有依道而行,助长了他人心中的“恶”,助长了他人心中的“小我”,实则构成了伤害。

        在家庭里,当孩子表现自私任性的行为时,家长的严厉惩罚是大爱,最终成就了孩子的优良品质;视而不见则是小善,最终可能会导致孩子品行恶劣。在职场上,当员工犯下原则性错误时,领导给予刻骨铭心的惩罚是大爱,最终让员工悬崖勒马;轻描淡写地放过则是小善,最终可能会让员工走入歧途!

        播下大爱的因,就会结出好的果。播下溺爱的因,就会结出不好的果。

        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真理,是如此的博大精深,绝妙无穷,又是如此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无声无息地主宰着我们每天的生活和工作。对这一真理有了一定的明白和体证,就一定会在明心和净心上下功夫,建设心灵品质从而开发心灵宝藏主宰行为作用,就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获得真正的成功,从而成就幸福自在乃至圆满觉悟的人生!

相关文章

  • 明辨是非,依道而行

    致良知课堂【明辨是非,依道而行】 《资治通鉴》有云:“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以父母对孩子的爱为例,父母之...

  • 依道而行

    共修功课第十八天:恬淡虚无是一个人面对生命现状时候的修为呈现。思考一下自己,在面对一些让自己想不开的事情时候,自己...

  • 心明子:心如虚空,良知光明,道源之子,依道而行!

    心如虚空 良知光明 道源之子 依道而行 心如虚空 良知光明 道源之子 依道而行

  • 依“道”而行,水到渠成

    今天,看了孔子说的一段话,大意是:“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

  • 2021-02-06

    学习圣贤依道而行。此心不动心生万法。在道上下功夫从心上下功夫依道而行不是去关注细节。

  • 不失自我,依道而行

    今天,我继续聆听傅佩荣先生讲的《老庄的智慧之外化与内不化》,一个人外在的相貌会变,性格会变,身材会变。总之,外在的...

  • 依道而行,顺其自然。

    学习《道德经》就教我们尊道而贵德。只有尊道方能路路皆通,人生百顺;只有贵德,时时修德,方得大德。 人生在世见得美丑...

  • 凡事要依道而行

    道,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古代文化典籍中,经常会看到它的身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依道而行,顺势而为

    最近越来越发现了自己好多的变化,就是那种感觉上的变化。 穿衣服上就有很多。今天早上突然发现我的毛衣或是内搭,都是高...

  • 依道而行 前途光明

    我一直赞同“重要的是做”;“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唯有奋斗,才有出路”;“聪明不干,等于零蛋”;“纸上得来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辨是非,依道而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ep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