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花阵东侧有一座神奇的建筑。说它神奇,是因为它的名字、它的功能和它的结构。
先说它的名字,它叫养雀笼。关于这里是不是真的养过鸟,养的是什么鸟,因为文献中没有记载,圆明园管理部门和考古人员还真的争论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在事实面前形成了共识。先是发现了牌楼的地基上面有用于拴铜丝的榫眼结构,专家们推断出这些榫眼是用来固定柱子和铜丝的,它们通过这些榫眼和牌楼的柱子交错编织成铜丝网,网里养鸟,中间供皇室成员穿行,人从中间过,鸟在两侧鸣。后来又发掘出一块刻着“孔雀牌楼”四个字黄釉琉璃构件,才最终证实这里的确养过孔雀。“养雀笼”也是名出有因。
再看它的功能。这座建筑建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其实是一个通道,两端是两座门,西边出口处位于黄花阵和谐奇趣之间,向北到黄花阵,向南到谐奇趣。东侧出口则在方外观的西侧;中间是通道,南北侧屋内则笼养孔雀等鸟类,走在通道内,可以欣赏两边美丽的孔雀和奇鸟,聆听着此起彼伏的阵阵鸟语,别有一种风味。
再有它的结构。从铜版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东侧是一面西洋门,造型优美,分成三间,中间的一间石拱券下安装有两扇雕花精美的黄铜门,门的顶部“戴着”一顶漂亮的西式王冠;门的左右两间设有石拱券假窗,窗台上各镶嵌着一座三层小喷水塔。西侧则是一座中式五间的牌坊门,牌坊东墙上挂着郎世宁的油画《帆船航海图》。这种别出心裁的结构,可以说比孔雀本身更神奇、更漂亮,不仅在中国建筑史,就是在世界建筑史上,只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因东面的“西洋门”为大理石构造所以保存完好;而西面的中式牌坊则被完全烧毁。残留的养雀笼残迹,无论是东面的大理石建筑,还是其他金属或琉璃,都多次遭军阀和土匪盗运,随时间流逝变为今天的状况。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