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娱乐圈婚姻育儿
《知否》老熟人上线,《都挺好》憋屈到心痛,看懂的人都有故事

《知否》老熟人上线,《都挺好》憋屈到心痛,看懂的人都有故事

作者: 3d6fd1c36da3 | 来源:发表于2019-03-02 21:21 被阅读10次

家是爱和温暖的传递通道,也是恨和伤害的传递通道,但是孝道只让我们看到了前者,而否认后者的存在。——苏珊福沃德

不是原谅,而是算了。

《都挺好》里面的很多演员都在《知否》中饰演过角色,都是正午出品,一些老演员已经变成了老员工。

《都挺好》虽然才播出两集但是已经让观众看得十分憋屈了,母亲为了两个儿子成才成家,分批卖掉家里的卧室,但是女儿有考上清华的实力却只能被母亲安排上免费的师范大学。

就像是《知否》里宫里嬷嬷说得,“做父母的要一碗水端平,否则就是家宅不宁的祸源。”

当父母的偏心的原因是性别,苏明玉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理由,因为是女孩所以妈妈只给两个哥哥夹鸡腿,因为是女孩所以不期待你有什么出息,因为你是女孩所以和哥哥争吵总是被骂的那一个。

这样的男女偏见确实在很多家庭中存在,要不然也不会有现在适婚年龄男女比例的失衡,或许是计划生育那个年代,老天爷都喜欢送男宝宝下凡,或许是一些医院收钱充当了老天爷的角色。

苏明玉没有办法改变妈妈的偏见,和妈妈的多次抗争后变成了彻底的决裂和恨。

我们都知道当父母只需要准生证而不需要资格证书,没有父母是完美的,也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完美的原生家庭。

王思聪都说自己是父母创业的牺牲品。

但是每个人身上关于原生家庭的烙印是不一样的,表皮的小伤口怎么能和被尖锐的刺插进心脏的痛平行。

现在发生的很多事情,或悲情,或盛大,或悄然慢性,其实都能在这些烙印中找到最初的源头。

其实人的心理成长分为两个时期,扩展期和收缩期。

在扩展期我们发现世界对自己的要求,然后迎合这些要求。

在收缩期,我们学会摆脱世界的支配,倾听自己的声音和力量。

我们在原生家庭中长大,最后我们成为什么的人还是很大的程度上把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所以才有同一个家庭成长的孩子,性格上,成就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父母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有些成长的疼痛也许永远都没有办法原谅,但是要告诉自己算了。

不要在自己身上贴上“受伤者”的标签,否则你会在内心深处会一直觉得原生家庭的伤害是没有办法愈合的,困住了自己,也困住了很多可能性。

没有坏人都是真实的人。

在《都挺好》里的每一个人都有难处,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有着专属的悲喜。

一家之主的苏父怕老婆,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没有发言权,被老婆死死压着。在老婆去世之后变成了求关注的任性老爸,要安逸的生活,要在朋友面前有面子,要在保姆身上找到黄昏恋的激情。

苏父恨透了之前在妻子面前的窝囊,不断地用孝心二字来要求儿女满足他的欲望,最后变成了儿女对他的怨怼。

大儿子苏明哲因为是长子的身份,加上当时到美国留学家里的支持,总是想充大个扛起赡养父亲的全部责任,最后却发现力不从心。

苏明哲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学毕业在职场上的发展却没有妹妹明玉硬气,所谓的学历在职场上只是敲门砖,最后还是要看实力,持续的学习,野心和一些运气。

二儿子苏明成是典型的妈宝男,精神上没有断奶的成年人。无论是在生活中的失败还是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都习惯性的怪罪别人,性格冲动不考虑后果,没有共情和换位思考的意识。

其实妈宝男最让人生气的一点就是淡化别人的付出,而不断强调自己的委屈。

苏明玉表面狠话说尽,却没有办法放着老爸不管,对这个家庭的感情很矛盾,觉得很烦却总是忍不住去关心,想用冷漠来告诉自己这个家庭曾经给她带来的伤害,却还是忍不住因为家人对她“过分”理智的指责而伤心。

兄妹多的家庭在赡养老人方面会更加麻烦,赡养和抚养本来就是连带的,每一次出现问题都会开始翻旧账,开始计较这个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偏心,这样的画面经常出现在病房门口,红白喜事上。

其实独生子女在赡养老人方面也会面临很多问题,和另一半的协商,小家庭和大家庭的平衡,两边老人待遇要一碗水端平等等。

人生本来就是一团乱麻,如果相互理解,大家都好过一点,但越长大越会有个人的小九九,出来混,底线是不要互相伤害。

小七对于《都挺好》这种家庭大剧并不想看到圆满结局,感化式的亲情圆满只不过是在隔阂上铺了一层华丽的布,相互欺骗罢了。

亲情还在,责任还在,血缘关系还在,亲情里充满果断和理智也很好。

小七的微信公众号简七七文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否》老熟人上线,《都挺好》憋屈到心痛,看懂的人都有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ny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