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指先秦及汉魏晋的诸子散文,它们是我国古代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历代散文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刘勰从学术内容和写作风格特点两方面研究了诸子著作。他认为诸子书是“入道见志”之书,这“道”就是“自然之道”。
诸子者,入道见志之书。——《诸子》是对道有很多认识,又表现自己志趣的书。
太上立德,其次立言。百姓之群居,苦纷杂而莫显;君子之处世,疾名德之不章。唯英才特达,则炳曜垂文,腾其姓氏,悬诸日月焉。
古人所谓“不朽”,第一是树立品德,其次是著书立说。一般人民群居生活,苦于周围事物纷坛杂乱而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而士大夫立身处世,又担心自己的声名和德行不能流传广远。所以只有才华突出的人,方能光辉地遗留下自己的著作,传布开自己的姓名,像太阳、月亮般地为人人所共见。
洽闻之士,宜撮纲要,览华而食实,弃邪而采正,极睇参差,亦学家之壮观也。
对于博学的人来说,就应该抓住其主要的,要撷(xié)取它们的花朵,而咀嚼其果实;抛开错误的部分,而采取正确的意见。细看这些不同的学派,确也是学术界的大观。
博明万事为子,适辨一理为论。——广泛阐明各种事物的叫做“子”,只辨别一种道理的叫做“论”。
嗟夫!身与时舛,志共道申,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载之下,金石靡矣,声其销乎!
唉!一个人的身世理想与所处的时代不符合,他的志向和理论只有从他的著作中才能得到申述。他们的立论高出于万古之上,他们的心怀寄托在千载之后。就是金石靡烂消灭了,他们的声名难道会消亡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