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刀边缘无比锋利,欲通过者无不艰辛,是故智者常言,救赎之道难行——《伽托-奥义书》
毛姆的《刀锋》是毛姆在其70多岁时,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一直对作家晚年时创作的最后一部大作深感兴趣,我相信随着作家年岁的渐长,他对人世的看法,其人生哲学的终极一跃,是能够在其最后一部作品中一窥究竟的。
看完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便被他流畅、平实的语言风格所深深的吸引,毛姆具有很强的洞察力,作品中的人物,都好像被推上了手术台,只不过被拆解的对象,是每个人物最深层的人性罢了,他能够把每个人看得清清楚楚,同时也能用他流畅的文笔,让每个读者也清晰的看见他所想呈现的一切。
花了两周的时间读完了《刀锋》的英文版原著,同《月亮与六便士》一样,不仅有好的故事,也有深刻的人生哲学在里面,也是作品中最精华的部分,在阅读中被带入毛姆的叙述中,而在满足了这份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后,我们也陷入了沉思,也开始了审视我们既有的人生。
我从《月亮与六便士》中看到的主题是:自我追寻与自我实现。在这部《刀锋》中看到的是对人生终极一问的探索:生命的意义以及人生的价值。
毛姆用叙述回忆的方式,记录了一段往事,小说中的几个主角:Larry、Elliott、Iasbel、Gray、Sophie、Suzanne Rouvier。他们几个人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也有自己不同的人生追求。
Elliott 是个典型的社交达人,追求的是各种舞会,在上流人士的交际圈中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他也确实在各种社交舞会上,燃烧了整个生命,但是即便如此,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普普通通的结束了一生,即便是生前结识王公贵族无数,到临终时也仅是寂寥收场。
Isabel就如同大多数的女性一样,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生活精致讲究。Gray是Isabel的丈夫,也同大多数平凡人一样,性格四平八稳,深深的爱着妻子,同时也追求事业上的成功。
Sophie 是小说中唯一结局非常悲惨的一位,原本是个娴静知性的女子,却在一次车祸中痛失爱人及襁褓中的孩子,在不幸的重击下,彻底走入堕落沉沦的道路,性格完全反向,生活放荡不羁,吸毒、滥交、酗酒,最终遇人不佳,被割喉抛尸,成就自我毁灭。
Larry是小说中真正的主角,如果抽掉了小说中的这个灵魂人物,小说的根基将轰然倒塌。Larry生活在美国蓬勃发展的年代,当身边的所有年轻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的“美国梦”时,他却坚定的选择了一条不被世人所理解的道路:“流浪”。曾经在二战中,在空军中服役,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目睹了一位同样年轻的战友为了拯救自己的生命,却牺牲了自己。上一刻还生龙活虎的同伴,下一刻却成了一具冰冰冷冷的尸体,内心深处一种深刻的羞愧感,点燃了自我的意识,他开始追问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但是从自我意识被点燃,到真正寻找到自己所要最寻的答案,并不简单,这花了他近乎十年的宝贵青春,期间经历了大量的阅读包括心理学、哲学著作,在欧洲的游历,在基督教中的追寻,都没有找到他所要的答案。机缘巧合,最后流浪到东方的印度,在东方的智慧中找到了自己苦苦追求的答案,找到了人生的终极意义,跨过了自己人生中的“刀锋”,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幸福。
《刀锋》的第六章是全书的精华,多年后毛姆在剧场偶遇Larry,对方讲述自己在东方智慧中所找寻到的最高真理,生命的价值。
宇宙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而是从成长到平衡,从平衡到衰败,从衰败到崩解,从崩解到成长,如此循环着,这也是梵的本质。世间的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是无尽的轮回中的因果相造,通过“学”,获得最高的智慧,可以接近真实,体会到梵。人类的软弱,也可以用爱和工作的方式获得,但是最崇高而艰难的方式是通过“学”,因为“学”需要去理解,去推演,而这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能力。
静思、克制、谦虚、退让、专心,并且热切向往自由,都是超脱轮回的必要品质。
人往往妄自菲薄,我们每个人自身都远比我们所想象的更加强大,智慧是通往自由的方式,救赎并不靠出世苦修,远遁山林,仅仅需要舍弃小我。行事不为小我、私立所蒙蔽,可以保持内心的清明,责任则正是上苍所给予的契机,让人能在践行责任中摒除小我,而真正的融入到宇宙的大我之中。开悟的那一刻,正是突破无知的藩篱,实现梵我合一之时。
事物的本质就是改变,不妨将其当作人生哲学,濯足清流,抽足再入水虽非前水,依然沁凉不减。
在印度教的智慧中,得到答案的Larry,虽然认可轮回,但是却并不寻找摆脱轮回的方法,而是在获得自身精神上的成长后,选择回到美国,回归世俗,享受世上万物,探索其中的神性,即便是经历一次次的转世,也要在接受形形色色的人生后,用一个又一个的人生体验,满足自身的渴望、活力与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
Larry最终选择 以一种“平坦、随和、慈悲、无私、节制”的方式生活,并坚信:“西方人从物质中寻找幸福,是一种方向性的错误,幸福并不可能在物质层面,找到,而是存在于精神层面。最伟大的理想应该是自我完善”。他希望能通过践行自己的理想,继而影响这个世界。
正如小说中所说:“有因,就有果,光是投石入池,宇宙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印度圣徒并非过着无用的生活,他们是黑暗中的盏盏明灯,代表着一种启迪世人的理想,普通人或许达不到这种境界,但是他们懂得予以尊重,他们的生活由此通向美好。”
《刀锋》最后交代的不仅是Larry所找到属于自己生命意义,人生的价值,我想这也是毛姆本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