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漫笔——齐物论(六)

作者: 悟庄 | 来源:发表于2019-07-05 10:57 被阅读3次

山陵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

这一段是《齐物论》里非常精彩的文字,庄子用文学的笔法,摹状出音声的千变万化,可以说,古今中外的文学家都未见得有如此的文字造诣。

子綦在给学生解释“三籁”,此地讲的是地籁,也就是大地的音声。“山陵”就是山林,我们可以想象,以前在电视里面看到过的地球上的原始森林,那是极为壮观的自然景象。“畏佳”读如“巍崔”,是形容山的高峻奇险,在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大自然保持着最原始、最粗犷的形貌,山川、谷地、森林的模样都令人感叹造化的鬼斧神工。原始森林当中,生长着很多高大粗壮的树木,有一些甚至达到“百围”,也就是说近百人才能合抱,可知这树历经了多少沧桑。像这样的古树,上面会有好多孔洞,这些“窍穴”千姿百态:有的像人的鼻孔,像嘴巴,像耳朵;还有的像“枅”,这个字的意思是房屋立柱上面的横木,有的像“杯圈”,就是茶杯,有的像是舂米用的石臼,还有像水洼的。这些形态各异的孔窍,所发出的声响不尽相同:有的仿佛激流奔腾,有的好似羽箭离弦,有的听起来像是人在呵斥,像人在吸气、叫喊、嚎哭,有的听似空谷回响,有的如同禽鸟交颈细语。这些音声全是靠着风的吹奏,长风鼓动,才有万窍怒号。“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是形容风吹向窍穴,奏出的音响相互唱和,共同谱出了交响乐般的和声。“泠风”是微弱的轻风,“飘风”就是迅猛的大风,众窍受到风的制约,发出与风力相呼应的响声。“厉风”是狂风,“济”乃停止之意。随着风渐渐减弱,直到彻底平息,所有的声响也戛然而止,众窍归于“虚”静。

读庄漫笔——齐物论(六)
读庄漫笔——齐物论(六)
读庄漫笔——齐物论(六)
读庄漫笔——齐物论(六)
读庄漫笔——齐物论(六)

从风形成,到吹向众窍,引发万籁和鸣,最后归于沉寂。音声本来是无,忽然而有,这到底是风的作用,还是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庄子的用意,是要让我们认真去想一想,大自然的律动究竟是什么力量在驱使着?同样的风,却吹奏出万有不齐的旋律,风公平的赋予所有窍穴歌唱的能力。这是在隐喻本体大道的无所不在,道是遍满十方的,声音的参差各异,正说明道才是真正影响万物的“第一因”。

相关文章

  • 读庄漫笔——齐物论(六)

    山陵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

  • 读庄漫笔——《齐物论》(十一)

    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

  • 读庄漫笔——齐物论(十二)

    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下面这十二个字,概括了人的各种情绪变化...

  • 读庄漫笔——齐物论(十三)

    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讲完了上面一大堆话,庄子感叹到:“已乎,已乎!”也就是“罢了,罢了”的意思。...

  • 读庄漫笔——齐物论(四)

    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这句话是子綦指点学生“道”在何处,其中透露出的消息,就是我们要了解的宇...

  • 读庄漫笔——齐物论(三二)

    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 什么叫“因是”,就是顺任万物的自然,“已”有...

  • 读庄漫笔——齐物论(三一)

    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 接着上文“道通为一”,这...

  • 读庄漫笔——齐物论(二一)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道怎么会隐藏起来,而...

  • 读庄漫笔——齐物论(二二)

    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儒和墨是庄子的时代,学术界的两大巨头,两...

  • 读庄漫笔——齐物论(三)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 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段文字。前面说过,子游见到老师的神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庄漫笔——齐物论(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ss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