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于不同位置,便需不同能力。如果不懂得进步,不懂得能力会随一生的需要变换,那我们也许一辈子只能在一个位置上默默终老。
这是叔叔晚年经常教育我时常说的话,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感慨与收获。
小时候,叔叔已成为厂里最有名的焊工,那技术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听他说经他焊接的东西,经得住任何检验,而且是保证一次成功。
只要有焊接技术比赛之类的活动,次次稳操胜券,保获第一。奖杯奖状锦旗之类家里琳琅满目,奖金比工资高好几倍,因此日子过得让人艳羡。
在每次为厂争光之后,领导总会得到上层高度的赞扬,什么强将手下无弱兵等上好夸奖的词,让领导能力大显光环满满。不久后便节节高升,离叔叔而去。
而叔叔依然用他的技术供养着家,保着厂里第一的名声。因此也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好领导。
为让技术发扬光大,厂领导安排了十几个学徒让叔叔带。提他当了焊工队长,工资当然也增加了一个级别。
在徒弟面前,叔叔想把全身武艺交给徒弟们。看到学徒不会或做得不好时,只会叫他们让开,亲自表演给他们看,或是手把手交他们。可以说是绝对的卖力,绝对倾心。因此也比较累,时间长了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两年后,徒弟们大多数还是出不了手,唯独只有一个精明的小王,领悟能力及强,能说能写,能问能想,能记录能总结。所以得到了叔叔的真传,某些方面还略胜一筹。
有一次,厂里来了一个特急特重的任务。要在三个月内焊成一万件焊接产品,只有一个焊工班肯定不行。几个车间的焊接人才加起来也完不成,需要大量的焊接人才加入。可技术数一数二能拿得出手的只有小王和叔叔。
厂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时小王找到厂长说:“他能完成任务,但要放权给他选人,工资加倍”。厂长听到此话,一口答应。心想,莫说是要权,就是要厂长的位置都行,工资也不是问题。
于是,小王精心在几个车间挑选了有焊工基础和无焊工基础的精明的工人。他将自己总结也来的焊接技术的要点,决窍,点焊闪焊手法,电流控制等所有相关的重点难点,用通俗易懂的话术及文字打印出来,发给所有的人。又集中示范培训了十几天,然后边学边试验。
由于工资加倍的驱使,加之当时拜师学艺之难和技术工种的受欢迎程度,所谓天干饿不死手艺人的说法。对于精心挑选出来想要学技术的这些人,绝对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所以学得极其卖力,极其认真,所有的苦都被这难得的机会给冲淡了,甚至顾不上白天还是黑夜。在这样的氛围下,一段时间下来,工人学习进步非常快,可谓神速。
于是,小王将产品不重要的工序与重要而绝对不能马虎的工序分开,将进步最快最好的工人与一般工人的分开,逐步对应工作。合理安排每一个技术提高的人,思考如何提高效益的方法,从精神上鼓励每位工人,然后教给他们如何做。
叔叔也被安排到检查、示范、指导的岗位,忙得也舒心畅快。同样的目标,同样的心情,凝结大伙力住一处使。
很快,三个月到时,所有产品保质保量完成。厂里也得到了一大批技术人员,比起当时叔叔带学徒的效果,简直不能与小王相提并论。
因此,领导得到了提升,小王也破格升为车间主任。工资也比叔叔高了一半。
十年后,小王就像坐飞机一样,一步一步提升,当了厂长,又当了经理,最后还当了执行懂事。
小王曾经是叔叔的徒弟,叔叔知道他有能力,但不知道他有这样大的能力。于时特想问及原因。
小王谦虚的说,其实我也没什么能力,只是从书上知道了,不同位置需要不同的能力。于是在下面一个位置时,就在思考,上升一个位置后需要的是什么能力,然后有针对性的去学去练。
当学徒时,要做的是认真总结思考,尽可能最快撑握要点及方法。为了当师傅时能轻松的交给学徒。
当师傅时需要的是简单,准确,易懂的总结能力和让别人一学就懂的传播能力。这时自己的技术能力及动手能力就需要得不多了。
当车间主任时,要的是合理的安排能力,将每个有能力及特长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发挥最大的特长。这时根本不要焊工技术了。
当厂长时,要的是与上层领导密切配合,完成厂方的战略方针。战术上合理安排各车间,各队长的能动性,指导他们凝结员工,团结一致,维护厂的名义,厂的精神,厂的文化。这些能力又早已不是车间主任的能力了,更与焊工能力没有关系。
当懂事长时,要的是观察市场判断市场的能力,国际视野与格局能力,融资能力,业务恰谈能力,决策能力等。当厂长时的能力在这个位置又用不上了。
所以说理解了不同位置需要不同的能力,然后不断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成长。才是最佳进阶的策略。
叔叔听了,顿时醍醐灌顶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终于明白管理他的领导们不懂技术的原因了。就如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领导,很多都不是自己的专业一样。因为这时的他们要的早已不是专业能力了,而是战略能力和合理安排布局的领导能力。
这次谈话好象打通了叔叔所有的经脉,也在心里烙上了深深的烙印。
因此在教育我们的时候,总会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对我们说:“不同位置需要不同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