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尴尬了。
上班路上,走到复兴路,看到两个人和一堆大包小包的东西,辨其穿衣肤色,妥妥地流浪人士。
完了,这次口袋里,真的只有十元钱了。怎么给呢,给谁呢?十元钱也不够盒饭呀,太尴尬了,她们没有二维码,应该不是职业乞丐。
看样子两个人是一伙儿的,一个裹得严实些,一个开放些。好像是在闹别扭,开放些的老太太再哄严实的,未果。就自己走开了,可是又不放心,频频回头观看。
我想了想,决定把钱给严实点的。走过去,递过去,没接,把身子扭一边去了。我转过去,再递还是没接,好像还给了我一个白眼。坏了,被鄙视了,十块钱,你想干什么。完了,对钱不感兴趣,这可多抑郁呀。
赶忙去追另外一个老太太,看见她站在早点摊前,怯怯地打听价格。递给她十元钱,人家没接,直接问了一个问题。“你为什么给我钱”。我的天呀,这个问题简直绝了,这不就是灵魂性拷问吗?
想当年多少人倒在了,昨日心今日心明日心,请问你要买哪种点心上。这问题等价禅宗开悟呀。
好在咱最近功课做得勤马上面不改色地回答,“我想给你”。人家好像暗暗叹了口气,眼睛还是看着早点摊。
这时我明白了,哦,这好办呀,我给她们买两份大饼鸡蛋不就成了吗?结果人家指着油饼告诉我,“我想吃这个”。好吧,来这个,再加一串里脊。要稀的不,咱再给配个粥。刚要付钱,人家说话了“不够呢”。嗯这么大一份,您还不够看来是饿得很了,没关系再来一套。
这时候,早点摊的男主人不干了,呵斥到“你们两个吃这些还不够,不要得着一个好心的就让人家给你买”。哦?说我是那个好心的,“我自己买给她的”,赶忙解释一下别误会,我是自愿地呢。“她们在这里3天了,总来,给过她们吃的”。
对于这种靠自己努力打拼挣生活的男人,是瞧不起这些依靠别人同情生活的人的。
好吧好吧,既然管了,就要管饱。早点摊的女主人给了一个办法,再拿两角大饼。一共二十。
这期间我问了一下她们的关系,“你和她什么关系”“同事”。嗯?同事,这是我对这个词最惊讶地一次外延。
我看着她走回去,窸窸窣窣地把吃的东西收到包里,这种热乎乎新鲜的食物,不知道她会怎么处理。就见另外一个,比比划划急急地招呼她。
我看了看觉得,没有必要再探究下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窥探别人的生活,无论对方是谁,都要有一个限度。
早点摊的小夫妻勤劳殷勤,对人有礼貌,对她们的同情也在自己的量度中。有能力帮助他人,而又不被糊弄,就是原则吧。也许就是被升米恩斗米仇的文化养大的一代人,自己辛苦做工,不喜被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