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 · 范仲淹
堂上列歌钟,多惭不如古。却羡木兰花,曾见霓裳舞。——范仲淹《苏州十咏其二·木兰堂》
早年经历&苦读及第 泰州治堰&执教兴学 秉公直言&伏阁请对 景祐党争 木兰 &范仲淹 戍边西北 庆历新政 高风亮节 与世长辞
我是一株长在历史长河里的白色木兰花,我陪伴着许多人走过他们的一生,其中有许多人后来还注意到我曾在他们的生命中出现过我,还让我留在了他们的一生中,今天我想说的那一位名叫范仲淹。
在989年10月1日那天,我像平常一样绽放着自己,但是这一天又似乎不那么平常,因为这一天,它出生了,虽然不知道他未来会做什么事情,但是我知道他一定非凡。一年之后,不幸降临,父亲离世,范仲淹只好跟着母亲改嫁,并改其姓与名。不过那时候的他还太小,还不知道这些事情,知道1011年,22岁的他知道自己身世,于是决定辞别母亲,拜戚同文为师,开启了自己的求学之路。并在1015年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门学子到进士,虽短短几年,但我知道它经历的其中艰辛。
中进士之后,他因为刚正不阿很快便调任泰州,负责监督淮盐储运与转销,并建议重修海堰。后为晏殊邀请,开始了应天书院执教生涯。这时的他意气风发,自信满满。
因为出色的才能,很快他便被召入京。入京后的他似乎一点都惧怕朝廷势力,先是敏锐提出,宋仁宗皇帝早已成年,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应该还大权于皇帝,得罪刘太后被贬,;后又上疏反对皇帝废除皇后,再次被贬。
三年后,范仲淹被调回,知开封府。但是这一次他又和宰相吕夷简互相对立,直斥吕夷简任人唯私,升迁不公,因此,第三次被贬到潘阳湖畔的饶州。
1040年,党项族人李元昊的称帝,导致与宋的外交关系破裂,边事吃紧,范仲淹众望所归,应召回京,出任延州,更改军队旧制,分部训练,轮流御敌,大获成功。
1043年,宋仁宗决心改革,任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他对贪污腐败,尸位素餐的官员毫不客气,引得许多官员不满,使得诽谤新政言论逐渐增多,“朋党论”再度兴起,于是这一场昊大的新政不到一年就结束,而他也被逐出京城,他的理想也就此破灭,自此失落万分。
改革失败后两年,1046年,58岁的他在邓州写下《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毕生追求。
后1051年,他只求调知颍州,于后一年,在徐州病逝。
他走了,而我还是那朵见证了他一生的那朵木兰花,希望此后的他一切都好,感谢他带给这个世界的点点滴滴,感谢我曾被他看见,感谢我曾陪伴过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