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约喝茶,我说:另约吧,我在写东西呢。于是,她回了一句:文艺青年嘛,不必那么认真的。
“这件事,我还真是挺认真的”,这样回答之后,自己都觉得很矛盾,潜意识里是否将文艺和不认真划上了等号呢?
什么时候,文艺就成了认真的反义词,和装腔作势、不切实际联系在了一起。
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一些懒惰的人,会把文艺作为遮羞布,“我太文艺了,所以不屑成功”。文艺也变成了最好的麻醉剂:随心所欲,放纵自己,不承担责任。
人们对文艺的误解,是将它等同于放任与矫情,在他们的眼中,文艺就是一种病,于是,文艺青年则自带贬义色彩。
但是,如果我们站在文艺的源头,去审视一下文学、艺术、音乐、电影⋯⋯这一切都是文艺,它的本质都是泛着光和热,流芳百世,深入人心。
所以,文艺青年这个标贴一点都不贬义。
我承认自己的骨子里,是带有些许文艺的特质,凡是能够丰富精神世界的东西,我都愿意接纳与参与,并由此而心生愉悦。
持续阅读与写作,一点一滴地码出来的几十万文字,它们都是自己每一天、每一年、某一刻的心境。有什么能够比文字更能丰富阅历,反应情感,记录过往,留下人生痕迹的东西呢?阅读和写作都是好东西。
《死亡诗社》里有一段文字: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却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我所理解的文艺,是脚踏实地走在路上,也不忘抬头仰望天空;是生活给了我们那么多苦难,还依然能够发现微小细节里的那些美;是不与庸常生活妥协,那怕奋力一跃,也仅仅只是离地一厘米的飞翔。
努力过,奋斗过,失败过,也收获过,一切的过往都是人生的经历,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兼是过程,最终能把自己的一颗心安放于何处,才是生命的意义。
文艺青年,是时常保有一颗敏感而好奇的心,对一些看起来无用的东西保持热爱,哪怕卑微如尘土,也怀抱理想孤独闪光。
我欣赏那些活得精彩,同时还能看见小美的人,尊重那些能凭本事养活自己,还能尽情享受浪漫的人⋯⋯如果文艺就是这样,我愿意保持这份文艺之心,一直一直文艺下去,直到满头白发,两腿蹒跚,内心却依然年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