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讲讲怎样控制损失。
我们前面讲了竞争、营销、促销,全都是为了业绩的增涨,提高利润,为什么现在又回过头讲控制损失呢?
小店开到第三个阶段,业务慢慢步入正轨,生意也会越来越红火。
这个时候,很多小店店主,就容易忘记一件事情,不管怎么样,小店始终是个捡钢镚的生意。越是在扩张前夕,越要开源节流。
前几讲我们说的都属于开源,那接下来,我们就从空间和时间这两个维度,说说怎么通过节流来多赚取利润。
空间:店内布局
先来看看空间维度。整个小店的空间布局,分为前台和后台。
在前台的损耗,有一些是正常的经营损耗,而有一些就是属于人为的损耗。
比如说,商品的丢失。对于大超市来说,有360度的摄像头,也有很多员工在现场巡视,这个问题就没有那么严重,但对于小店来说,一个人可能要身兼数职,就很难照顾到每个角落。
这种情况下,小店的布局一定要用咱们前面说过的竞技场布局,也就是中间低,周边高。这样布局的好处是,在小店的任何一个角度,都能看到顾客的走动。
但除了竞技场布局,还有一个小改动,就可以减少损耗。什么改动呢?
就是把原来收银台从半封闭改成自由进出。
那很多人就会问,这样收银台安全吗?
现在在一家店里,交易支付,大多都是用移动支付,用现金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同时,你还可以把收银台调整一下方向。原来我们的收银台,都习惯和大门垂直,但在小店里,你就可以调整成背靠大门的方向。
这样,收银员就能看到更多顾客的情况。关键是,收银台可以自由进出后,有异常状况收银员就能够马上走出来。
再进一步,你还可以在收银台放置一个称重台。
这种处理方式,还能提高人效,在人不是很多的时候,收银和打秤可以由一个人完成。但在店里低峰期的时候,收银员还能随时从柜台出来,做些上货或整理的工作。
我有一个客户,100平方米的小店,本来是要用4个员工,调整后,店里只要3个人就够了。
这是前台。
那后台布局也很重要。
我总结了三个原则,叫做“一减一加一不要”。
什么意思呢?
一减,就是小店的仓库区要小,越大会带来更多的损耗。
这是因为,仓库的空间越大,自然就会多存货,除了增加库存周转天数外,还增加了商品过期的风险。
所以,一家小店的后台面积,占比一般控制在15%左右,最多不要超过20%。
也就是100平方,后台的面积控制在20平方米左右。
这是一减,仓库要减。
那一加又是什么呢?
如果一家零售店里有卖需要二次分拣的商品,比如冷冻肉品和蔬菜捆扎。
那就要增加一个3平方米左右的操作间。这样增加,又是为什么呢?
在2019年的时候,我去一个客户的店里巡店。正在四处观察的时候,突然就听到店里员工大喊一声:“大家让开,我要开始砸冰鸡腿了!”接下来就是把一箱冰冻鸡腿,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整个店里立体环绕的都是嘭、嘭、嘭的声音,严重地打搅到了顾客的购物。
这个时候,如果后台有一个操作间,就不会产生这样的尴尬了。
所以,这个空间不能省。
这是一加。一不要呢?就是小店不要设立办公区域。
设置办公区域,不仅会浪费店面积,还会让很多员工在一起扎堆聊天,影响工作效率。
所以,可以把办公区直接转换到收银区,在低峰期完成系统中的下单和补货的工作。
当然了,还是要设立一个简单的轮流就餐区,一次最多可以坐两人,这样能够保证员工休息又不至于扎堆聊天。
时间:商品流转
刚才是从空间维度,接下来我们看看时间维度,从商品的进、销、存整个流转环节,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控制损失。
先来说进货。
进货的时候,要拉一条红线,就是卡死什么商品不能进。
什么商品坚决不能进呢?
我列了张清单:
第一,临近保质期结束的商品不能进。
保质期只有5~30天的商品,剩余保质期低于75%的,不能进,也就是假设20天的保质期商品,还剩下不到15天,就不要进了。
保质期超过30天的商品,低于70%的商品不能进。不过,如果是进口商品,这个期限就可以稍微放宽一些,但也不能少于50%的保质期。
第二,商品包装上的标识不符合,不能进。
这个主要是看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符不符合要求。最低标准的要求是: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根据产品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技术含量,并要有相应的标明。
第三,商品所贴条码不符合本公司要求,不能进。
有些商品看着有条码,实际上,如果你去查的话,可能就是“查无此人”,建议你用ERP系统的查验功能核查下。
最后,还有一点要特别提醒,就是一定要注意商品的生产日期。
这个问题,在年节性很强的商品中容易出现,比如说月饼。
很多商家为了赶中秋的时间节点,会提前送货,甚至送货时间比商品上标的生产日期还早,这就属于欺诈行为,一定要及时退回给厂商。你想,要是顾客在8月看到的生产日期是9月,他会对你这家店所有的商品,都会产生质疑。
这是商品进货,进完货之后,肯定要把商品放到仓库里。我们来说说商品的存放环节,有哪些地方可以降低损耗。
在储存商品的时候,要根据轻重和销售的快慢来分配储存区。一般是商品轻的在外面,重的在里面,在仓库拿货是从里面往外拿,重的先拿,放在补货车的下面,就不会压坏轻的商品,要不就会出现上面是盐,下面是薯片,就容易造成损耗;不好卖的放在下面,好卖的放在上面,方便拿。
这是一些大原则,但还有一些小细节,提醒你一定要注意:
第一个是,仓库商品的摆放,不要直接接触地面,最好在下面垫一个小架子。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放在底下的都是比较重的商品,而且多半是纸箱打包的,上面没有抓手,箱子抬起来就特别的费劲。但如果下面有架子的话,挪动箱子,箱子就悬空出来了,手就直接接触到了箱子底部,能马上把箱子抬起来。不要小看这个动作,能有效地减轻员工的工作强度。
第二个,如果是民生性零售店,那就要特别注意生鲜产品的存货流程。
生鲜商品在收货的时候,要先抽检,然后再运送到小店或者仓库里。存入低温安全区之后,还要再加大抽检的力度和范围,因为生鲜商品一旦变质,就特别容易传染。
另外,生鲜商品入库的时候,一定要扣除包装的重量,我们平常叫它“皮重”。比如一箱苹果30斤,“皮重”占到了3斤。那这一箱苹果的批发价是90元,每斤的净成本就是90元除于27斤。
这样做的价值就在于,只有知道精确的成本,才能准确地定价,要不然可能就会出现定价比实际成本低的情况。
第三个,存货的过程中,还要尤其注意的是,生鲜商品的保鲜。
一般来说,干货类的生鲜品,比如香菇木耳,储存的要求是室内常温,如果是海干货,那就要存放在低温区。一定要注意的是,冷藏商品需要装袋扎紧后装箱再入库,干货一定要注意的是防潮。
蔬果类的商品,存放的要求一般是低温、湿度高。但如果你店里没有冷藏库,你就可以这样做:像叶菜类,你就可以喷点水来帮助保鲜,瓜类、长豆类,你就可以用冰水来保鲜。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减少水分的流失。
比较容易变质的还有肉类。在售卖区,展示的陈列柜里,温度要控制在-1℃~-2℃,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肉品的鲜度。
还有一点要特别提醒,就是猪、牛、羊、禽类在储藏和处理的时候,一定要分开处理,包括刀具、砧板、加工机器都要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这是存放和处理。按照时间顺序,接下来就是销售环节了。这个环节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呢?
第一,零售行业,最基础的原则,就是“先进先出”,就是先到的商品要先卖出去,再卖后来进的商品。店员上货陈列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这一点,避免商品过期。
第二,价签条与商品一一对应。
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废话吗?当然要对应了。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做到的小店,大有人在。这恰恰是造成商品损耗的隐性因素。商品再好,没有价格签也很难卖出去。还有放错价签的,顾客在买单的时候,就会退单。一来一去的,全是折损。
第三,“孤儿商品”及时回收。
什么是“孤儿商品”呢?有些商品顾客挑选后,半途中又不想要了,就随手放置在别的货架里。如果是包装的商品还好,没有变质的风险。但如果是低温或者生鲜商品,就像肉品,随便被放到一个货架上,如果没被及时发现,只要温度一高,两个小时后就会发黑,根本无法销售。
所以在店里增加巡店,及时回收“孤儿商品”,也是控损的重要工作。尤其是重大节假日,店里客流量大的时候,不及时回收就会造成商品的损耗剧增。
第四,陈列生鲜商品的时候,可以垫假底。
什么是假底呢?
就是比如,用一个篮筐来陈列樱桃,如果真的全都装满的话,就容易变质,但装半篮的话,卖相就不好看了。所以,在篮子底下,可以先用一块泡沫板把假底垫高,方便你随时补货。
第五,及时盘点,本身就是有效的降损。
生鲜商品,本身就会有自然的损耗,这是正常的,但是一定要及时盘点,最好是一个月两次。
这样,经营数据才会准确,你才能掌握真实的毛利状况,然后进行调整。
这样可以锁定高损耗的商品。一支单品一个月的损耗率只要超过了8%,就是高损耗,要列入重点控损的品项清单里。
小结――
这一讲我们讲了控制损失,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拆解一家小店可能涉及损耗的方方面面。你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些零碎的细节,如果这些环节做得好,损耗就能够降一半。
比如一家小店,生鲜商品一年卖到100万,损耗高一点就是12%,但这些细节做得好,就能降一半,那你就相当于多了五六万的净利润。
思考题――
你还观察到过,哪些细节可以降低损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