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以直报怨”:孔子的倡导
《论语·宪问》: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从《论语》里孔子的回答可以看出,孔子是不主张以德报怨的,他认为恩德只能用来回报恩德,不能用恩德来回报怨望,对待怨望用公平正直来对待就可以了,当然孔子也是不主张以怨报怨的。

02 “以德报怨”:基督教的宽恕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里说: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居,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
由上面的话可以看出,基督教是主张以德报怨的,坚决反对以怨报怨。
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一开头就讲了个“以德报怨”的“宽恕”的故事。
米里哀先生,也就是卞福汝主教接待了被释放的苦役犯冉阿让,冉阿让却偷走了主教的银器,当警察把冉阿让送到米里哀主教的面前时,主教却说这些银器是他送给冉阿让的,最后他郑重地对冉阿让说:“冉阿让,我的兄弟,您现在已不是恶一方面的人了,您是在善的一面了。我赎的是您的灵魂,我把它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里救出来,交还给上帝。”
就这样,冉阿让在卞福汝主教的引领下成了一个仁慈、善良、正直的人,他后来收养了一个叫柯赛特的小姑娘,《悲惨世界》主要讲的就是冉阿让蜕变成一个好人的事。

03 “以怨报怨”
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说范睢“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范雎早年家贫,做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由于随须贾出使齐国时发生了一点误会,范雎被须贾和魏国公子魏齐打了个半死。后来范雎几经周折,得到秦昭王的重用,做了秦国的国相,大大地羞辱了一番须贾,并且逼得魏齐自刭而死。对帮助过他的王稽和郑安平,则请求秦昭王为他们加官进阶。
《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写李广也有“以怨报怨”的特点,
李广因打了败仗被免职家居的时候,有一天和朋友在野外饮酒,夜里喝完酒回家经过霸陵亭,霸陵尉也喝多了酒,不让李广过去。李广后来被朝廷任命做右北平太守,要求霸陵尉随他一起赴任,到军中后就把霸陵尉斩了。
你说这霸陵尉死得冤不冤!“飞将军”李广的心胸也太狭窄、格局也太小了,难怪一辈子不能封侯。
复仇是比较极端的“以怨报怨”。
古代中国人重视血缘亲情,也重视与朋友的相处,《孟子·滕文公上》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古代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因此当
与自己关系最亲近的人受到伤害时,也特别强调对仇人的愤恨之情。关系越近,愤恨之情越强烈。
《礼记·曲礼》曰:“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
《大戴礼记》曰:“父母之仇,不与共生;兄弟之仇,不与聚国;朋友之仇,不与娶乡;族人之仇,不与聚邻。”
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里便弥漫着一种强烈的复仇情绪,最后孤儿赵武亲自擒拿屠岸贾,报了赵氏家族的灭门之仇。
《水浒传》里西门庆和潘金莲通奸,毒死了武大郎,武松便亲手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为兄长报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