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想要写作?这是一个好问题,我想好好问一问自己。
在整个学生时代的16年学习生涯里,有一门课一直对我不那么感冒,那就是语文。我曾经想好好对待她,也努力过,但始终得不到什么结果。每次上语文课,尤其在中学那几年,我都会提心吊胆,生怕老师让我回答问题,低着头看着课本,不敢直视老师。因为,我几乎对所有和文章相关的问题都没有概念,更别提什么理解了,就连每次阅读课文,我都读不完,既害怕又绝望。更害怕的是作文课,每当老师定好主题,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开始构思下笔时,我最困难最黑暗的时刻也就到了。虽然偶尔会对作文主题有点感觉,但对材料的提取又会可怜巴巴,总是东拼西凑、胡编乱造一些故事,以致于每次如挤牙膏一般粘好一篇文章,我都不会再看一眼,因为我很清楚再看一遍是一种什么味道——屎一般的味道。现在回忆起来,还真有些同情几位语文老师,不但要忍着看完这种文章,还要打分写评语,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了维护像我这种看似好学努力的乖学生的自尊心,一定违背了自己的评判标准。
这种问题一直遗留到了现在,虽然依然严重,但正在逐渐减轻。因为我意识到,这其中真正问题在于,一个资质平平的人,既没有学会阅读,又没有阅读的习惯,还没有一颗对周遭一切有所感悟的心。
大概从两年前起,我决定开始阅读。虽然一开始阅读地很慢,很吃力,但我断断续续地在读,有时候还能写点阅读心得,有时候还能读出某种快感。后来有一天,我在某个榜单上发现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它解救了我。看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读书是不需要每本书都从头到尾去读的,读书是有方法的。然后,我照着书中所说的,对不同书以不同速度、精度开始阅读,慢慢地能读懂一本书了。经过这两年时间的积累,最后我又发现我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了,当然速度也越来越快了。
从开始读书,到能理解领悟一本书,我看见了自己的进步,很高兴。
这时候,随着读书量的不断增加,我发现虽然能理解的知识越来越多,可又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知识也常常让我困惑,因为有时候真正遇见书中的知识时,我才发现当时并没有真正领悟那些东西,或者已经忘记了一大部分,而且有时还有一种奇怪的体验——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在大脑里不断拉扯,我又没能力出面调解。这种问题让我疲惫不堪。
突然有一天,有幸读到另一本书《文心》,它再一次解救了我。书中说道,写作其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写作并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也不在于多么巧妙地构思,她在于我们对生活的感悟、记录,写作不是为了生活的更好,她就是生活。突然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从那以后,我并清楚了写作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只要用心,她就很容易。
既然写作就是生活,那我就开始写吧,每日见闻、所思所感都可以。就这样我开始了写作。
到现在,虽然还没有多少进步,但我确实发现,写作就是生活这一观点是非常对的。我不但用写作记录自己,而且通过写作和自己对话、为自己解围,还通过写作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完备、更有力量,都是我可以看见的,写作就是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