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看到我的那本书了吗?”
“妞崽,你的拖鞋呢?怎么又打赤脚了?”
到处找书,找脱鞋,找东西……日常常态。
有时因为找不到物品而抓狂,说过几百遍物归原处,收效胜微。两三年前,岩爸跟我说物品用完了放回原来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找东西的时间,让娃养成好物归原处的好习惯,那时候我不以为然,自己也没有这个概念,连带娃也跟着学“坏”。
去年搬家后,物品开始有序归置,家里整洁多了,找东西也快多了,可岩一时还是不太习惯,看的书不放回书架,玩具哪里玩扔哪里。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收纳整理师火了,月入万元,第一次听说这个职业,可见现在的新兴行业还挺多,有些简直想不到。收纳物品都成了专业的工作,那是不是说明有很多人不会整理?还是说收纳原本就是门技术活?
有人一秒钟就可以找到自己证件,钥匙等重要物品,因为从小就养成了物品归置的好习惯。日常将物品分门别类放好,使用的时候才不至于慌乱中寻找,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序的人。
我们学校的作业比较多,岩又似个蜗牛,做什么事都是慢吞吞。有时候作业到很晚,书包也不收拾,等到第二天早上火急火燎地往书包里塞作业,课本,实在看不过眼我就会帮她收拾。(帮倒忙)
去年冬天,有一次,我看她书包乱糟糟忍不住帮她整理一下,将试卷分类好,放进试卷袋,忘了跟她说。课堂上老师要讲卷子,她没有找到,以为自己没带落在家里了,被老师打了手。后来老师发信息问我:平常是不是都是我在帮着收拾书包?这次之后,我几乎不在帮她收拾书包,我觉得她必须养成会收拾的习惯。
岩爸曾提出要岩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当初的不在意,在她进入小学后就尝到滋味了。有人说:学霸的书包都是非常整齐的,学习桌的抽屉都是特别有序的。现在算是明白了,整洁干净的书包,书桌一目了然,井井有条,不用慌乱的找各种学习用品,也是提高学习效率之一。
养成一个习惯是21天,而纠正一个坏习惯要几个月,小学前没有养成的习惯,现在就得花大量时间来矫正。
怎样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无意间发现以前归置物品的课程,没有字幕,有些听不清。
主要是针对幼儿,好习惯从娃娃抓起。
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来说,一次只给1~2件玩具,玩好后告诉小朋友要送玩具“回家”。第一个月1样玩具,第二个月2样玩具,第三个月3样玩具,第四个月可以延伸到生活的细节里。比方:小书包,水杯,碗,脱下来的衣服……我们第二天早晨起来,就不用到处找衣服、鞋子,袜子。
养成这样的习惯之后,上小学就不会找不到铅笔、橡皮,本子。在岩幼年时,我也曾也这样做,可惜没坚持。看来光知道还必须做到才行,育儿方法得落到实处。
*小学后分门别类归置物品,比如铅笔、彩铅,可擦笔、记号笔等分开放,用的时候特别方便拿。学习资料放一格,要背的书一格,本子是另外一格……
孩子从小如果培养了这样的习惯,将来工作了,在团队流程中,一眼就可以看到哪个环节出了状况,就可以找出那个环节的状况进行弥补或者及时进行修正,他的速度将是非常快的。
生活中是一个有序的人,而不是处于一个混乱的状态。家里面整整齐齐,我们生命能量有多整齐(源自一个老师的话)。所以,当孩子习惯于在这种整齐,他的能量是非常积极向上的。
两周前写的这篇,从那天开始,我帮她把所有的书分类放好,并且告诉她,每次看完,记得放回去。
整理书包是从这学期开学后,突然自觉,主动收拾书包,比起去年要进步多了。最近书桌,书架每天督促归置,她自己尝到了甜头,再加上鼓励,还是很愿意去完成的。
每天放学,写作业的时间也计划好,要做的作业列出来,这样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快了不少。关键是坚持下去,曾经都是做几天就放弃了,没有形成习惯。
习惯对生活的影响重大,习惯决定日常行为规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