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没有宏高的理想好像总是被人唾弃的。我们是否还可以追随自己的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的志愿——
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的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
——三毛《温柔的夜》
高三那年,在大家埋头于无数辅导书和卷子的日日夜夜,我哭着笑着看完了三毛写的所有书。
从此,我对她的那场拾荒梦念念不忘。
“拾荒的趣味,除了不劳而获这实际的欢喜之外,更吸引人的是,它永远是一份未知,在下一分钟里,能拾到的是什么好东西谁也不知道,它是一个没有终止,没有答案,也不会有结局的谜。”
人生的趣味甚至于意义,也不过在于未知。
壹
囤积与记录

拾荒,大概就是囤积「有用」,周而复始。
我喜欢收藏一切承载记忆的物件。
家里有个柜子装满了我的日记本,钢笔痕迹慢慢褪去,页角也开始发黄。小时候没想过有朝一日会用「年」来衡量时间,一本本日记的主人是几岁的我,也许再也分不清了。
几本厚厚的「档案夹」里,排列着从小到大的一切珍贵。三好学生奖状,画着笑脸的作业评语,初次见面在演草纸上互换的姓名,课上偷偷传来传去的纸条。一张又一张的大白兔糖纸,让我想起难过的日子里姐姐给我的甜。
我喜欢拍下每一个饱含感情瞬间。
拍照,录影,剪视频。整理不完的照片,爆掉的手机内存,不舍得删掉的每一个瞬间都好喜欢好喜欢。
后来开始写手帐。记录琐事之余,身边的一切都可以被我贴在本子里。逐渐消失字迹的电影票,餐馆里筷子包装上的logo,拾起的一片落叶、一朵小花...粘贴在手帐上的记忆,好像被更加用力地记着。
这些记录我总爱翻翻看,像捡拾过去的拾荒者。
貳
敏感与体验

拾荒,关键在于发现「无用」事物的闪光点。
三毛可以在沙漠中找寻点滴的乐趣,在反叛现实中享受孤独。
我也习惯苦中作乐。
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固然累,和邻座聊聊天,甚至就安安静静听着、看着,身边那嘈杂而多样的世界,就有独一无二的收获。穷游是不需外人置评的选择,为了不错过被人忽略的景色,我步行而过;住进青年旅舍,我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听到不同的精彩人生;你将自己沉浸其中,才能真正体验到旅行的乐趣。
拾起大家抛开的,我追求生命过程中的那份体验感。
高中,学习是头等大事,而我用日志记录下平淡日常中小小的快乐。跑800米抄近道时大家拿“就近原则”为自己开脱,数学课讲圆的位置关系时的“香蕉”与“香梨”,同学间不经意的口误和老师长篇大论时的轻松调侃...快乐或许在当下是无用的,我愿意帮大家记着。
我想我就是这样,不停拾起大家忽略的风景、遗落的记忆,来填满生活的吧。
叁
热爱与孤独

拾荒,是重获新生和永不抛弃。
不被接受不意味错误,小众也并不意味着差劲。
其他人视其为垃圾而丢弃,我愿将这蒙尘的好东西发掘出来。
三毛小时候因为想做一个拾破烂的人,被老师狠狠批了一顿。可是人生的意义只有一种吗?
人的灵魂没有高低贵贱,无论哪种生活,都可以很精彩、很可爱。
用盆装的大锅饭,斑驳墙壁上新贴的福字,从地里挖出来仍带有泥土气息的萝卜,泛着油花的围裙和粗糙的手。
不精致不是low,而是人间烟火气。
我喜欢这种烟火气。
随波逐流久了,开始觉得自己格格不入。也许我以前是个圆,现在却缝缝补补多了些棱角出来。
我开始面对事情的对错两面,不再迷信所谓「权威」。我想,人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时候,不听话是好事情。
稻草编织的草苫,狂野而豪放的非洲舞步,对所谓真相的怀疑声音,敢于对主流说「不」的人。
逆流而行是孤独的,但因为热爱。
我愿做一个拾荒者,珍爱那些正被抛弃的,记住那些快被遗忘的,相信那些不被接受的。
也希望我能够学会 LOVE MYSELF 。

“我惟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过是保守我的心怀意念,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三毛《雨季不再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