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我和闺蜜去了一趟北京。虽然仅仅四天多的旅行,但却让我感受到了太多,所以想好好聊聊关于我所遇见的北京的小美好。
夏日酷暑,重庆的天气让人热得发疯,心里很想去某个景点避避暑,游玩一下,本来计划南下,却因为一些原因没能成行。正好表姐暑假在北京,想着,长这么大还没去看看我大中国的帝都呢,就和另一个闺蜜一起相约去北京啦!
在我所以为的旅行必去地中,北京,从来都不曾作为一个想要去的地点。或许,是因为对她太过熟悉,从小到大从书本上学到太多关于她的知识,所以就没有了神秘感。于是,在去的途中,一点也没有那种“啊!我要去北京了!”的兴奋。
像个在北京待了很久的人一样,一到北京,我们慢慢地在这个城市转了起来。很幸运,我们去的时候,天气转凉, 适合在街上闲逛。
去鸟巢和水立方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了,鸟巢闪着灯光,蓝色的水立方,夜景比白天更好看一些。那天的风很大,却让人感觉很温柔,吹去人们一天的疲惫。北京,她是柔和的,以这样的方式迎接着我们。
站在08年曾经举办奥运的地点,不敢想象八年前的我还幻想着能去北京看奥运,而当时就真的站在曾经想要来到的广场上。
来了北京,一定要去吃一顿老北京的标准早餐,我们点了两份油条、包子和粥,味道很棒!“老北京”,这个词给我留下的印象太好了。他不仅是古色古香的北京街道,口味不错的北京美食,还有礼貌率真的北京人儿。进餐馆的时候,老板会给你做上实打实的饭菜,点一碗二两的小面,端上来的着实让我们惊呆了:一个我们平时用来盛汤的小脸盆大小的碗放在我们面前。看起来足足有四两!北京人真实诚!问路的时候,我们问到的每个人都热心地给我们指路,您往东走,完了以后往南走……就算我们年级比他们小,却仍旧被尊称为:您。我喜欢北京人对年轻人叫:姑娘、小伙。听起来很亲切,好像人与人之间不存在距离感这个东西。
在北京的市中心生活了好几天,本想感受一下大城市的快节奏,却几乎没有找到它。它更像一个北方小城,人们勤勤恳恳地工作,却也可以慢慢悠悠地生活。它延续着中国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古朴文化,却也融 合着现代的生活方式。
比如戏剧。我们选了一个小剧场,观看了一群大学生主演的话剧。话剧改编自莎士比亚的故事,探讨了关于生活方式的话题。其实,看话剧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从话剧中,其实更能感受北京包容的文化。那些从远方来到北京表演的大学生应该也是因为北京的文化包容,才选择不远万里,在暑假时间里到北京追寻梦想的吧!
北京,我从不曾向往,但领略了她的风采之后,再也不曾相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