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豁达通透。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忧。 ——渔兄群发

近来,我发现,似乎大学毕业生中女生更向往大城市一些,男生则比较喜欢压力稍稍轻一点的中小城市。文友陈君为有一个能在大上海立足、年薪达28万元的女儿而自豪,朋友小斌曾劝在杭从事速递业的女儿回兰溪小城考公务员,而工资不高的她发誓要留在杭城。作为过来人的父母当然明白女儿面前的路充满荆棘,但没趟过大河的她们又怎么能知人生的不易。因此,我对年轻人常常给予热情的鼓励,希望他们在大中城市多经风雨多练胆气。

我这样做丝毫没有轻视在兰溪创业在小城市工作的年轻人。恰恰相反,我会对他们产生别样的尊敬。因为我就是这样过来的,除四年在义乌、永康和台州招商外,在大部分时间里头,脚步没有离开过兰溪的大地。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啊,我曾经引之为自豪,也曾经为之而悲泣。但能怪谁呢?同样的天,同样的地,古人能创造辉煌,我们为什么不能?因为我们笨拙,因为我们胆怯,因为我们缺乏求变的办法,因为我们没有正视落后的勇气。我们输在了对天与地的情怀上,我们输在了对产业政策的把握上,我们输在了在落后面前,无所事事上。


拥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就不会埋怨产业之间的不均衡状态,也就会心平气和,对晚饭后市府广场、青湖公园南大门过道口播放的的舞曲,觉得特别地悠扬,对溪西新区商业街上的霓虹,感到特别地亲切。
如果要说生活质量,兰溪人优雅、轻松、浪漫,估计大城市里的人则是高雅、大气、 时尚,在经历时代风雨的同时,也把握住了时代潮流。既然不在同一个衡器上,我们又怎能掂量出孰轻孰重,孰高孰低?
文字的最后,我选一段年轻网友在讨论时的留言——
毕业2年阴差阳错来到了中国比较大的城市...
来了之后住到公司的宿舍...
30平的一间屋子勉强赶上我们老家胡同口的茅房大...
里面竟然可以住10个人真妈神奇...
就这样的一个破两居室一个月竟然还要3000多租金....
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左右...
晚上2点左右回去睡觉的时候感觉路上来来往往还有不少人...
这里的人铁打的么?
俺老家基本上12点就净街了...
晚上出来溜达的要不就是警察要不就是盲流...
而在这里竟然是很正常的作息一样...
真的很纳闷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都往这里挤...
其实何止是年轻人呢?成年人也有困惑——
之前我是在医疗器械的公司做过生产和机械设计,我们两口子在北京打多年了,省吃俭用给儿子在家乡江西吉安买了套房子,儿子去年毕业就也来北京找了个工作了。这场疫情的把我们一家弄天天上班提心吊胆。最近我把干了多年的工作辞掉了。年龄也大了不想过背井离乡的生活了,想回家乡了。但老婆却不太愿意,她说回去了不知道还能干些什么事,家里工又资低可生活消费可能比北京还高。现在我进入两难的选择我犹豫了,请朋友们给些建议吧
陈水河整理于2020年11月6日早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