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用餐时,闫嘉泽一见到我,便兴奋地举起一只小蜗牛,声音里洋溢着发现宝藏般的喜悦:“老师,您看,小蜗牛!”
我凑近一瞧,不禁也露出惊喜的神情:“呀,真可爱!从哪里找到的呀?”他眼睛亮亮地回答:“在那边教学楼旁的地上。”他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把蜗牛托在掌心。就在这时,小蜗牛缓缓探出脑袋,一对细长的触角轻轻摆动,仿佛在怯生生地打量这个陌生的世界。
他这一喊,立刻吸引了好几个小朋友围拢过来。有人忍不住伸手想摸,闫嘉泽急忙轻声阻止:“别摸它,它很胆小,一碰就会缩回去的!”那孩子赶忙缩回手,但小蜗牛还是迅速躲回了壳中。小朋友有点内疚地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闫嘉泽一边说着“没关系”,一边轻轻将蜗牛放在餐桌上。
没过多久,小蜗牛又缓缓探出身子,仿佛被周围温柔的目光所鼓励。孩子们小声欢呼:“出来了,它又出来了!”蜗牛慢慢伸展软糯的身体,触角微微摇晃,一边探路一边扭动着向前爬。孩子们看得入神,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小蜗牛天天背着它的房子,会不会很累呀?”
“快看,它的触角在动!”
“蜗牛会吐丝,是白色的!”
“那不是丝,是它分泌的黏液啦。”一个孩子认真地纠正道。
有人问:“它若是遇到危险怎么办?
还有人问:“它是害虫还是益虫呢?”
我趁机引导他们:“这些问题真好,回家以后可以上网查一查,了解更多关于蜗牛的知识。”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我笑着提醒:“现在先吃饭,吃完再继续观察!”他们虽有些不舍,但还是乖乖回到座位,吃饭的速度明显比平时快了许多。
餐后,孩子们又迅速聚在一起。有人掰了点馒头屑,有人挑了一小根青菜,轻轻放在蜗牛面前。可小蜗牛仿佛对这些“招待”并不感兴趣,慢悠悠地爬了过去。孩子们睁大眼睛,既惊讶又兴奋。
看着他们热情的样子,我建议道:“既然这么喜欢,不如把它带回去好好照顾?记得查资料了解它的习性哦。”“好!”闫嘉泽小心翼翼捏起蜗牛的壳,其他孩子也簇拥着他,一路叽叽喳喳、有说有笑地慢慢离去。
我知道,他们是一群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孩子。而这样一只偶然出现的小蜗牛,不仅为他们带来了短暂的快乐,更在他们的童年记忆中,增添了一抹柔软而生动的好奇与温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