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选择工作迷茫又焦虑?一个通用逻辑,助你缓解!

选择工作迷茫又焦虑?一个通用逻辑,助你缓解!

作者: 云学科技 | 来源:发表于2018-03-07 14:07 被阅读0次

现在过年对很多人来说已经不是单纯的过年了,朋友有个流行的段子“一年辛苦三百多天,回去装X十几天”。现在的一切的习俗似乎都变了,过年回家挣到了钱还好,没挣到钱的就得低调。没结婚的还得不断被“逼婚”。而且长辈对于我们已经二十七八的朋友工作上的说道也是越来越多。

随之而来的年后选择工作的焦虑,你有没有突然间就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莫名的对自己没有信心?选择工作又怕自己胜任不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样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要么迷失自己的方向,要么在频繁变化的业务中失去了自己的位置。

有没有一个通用的逻辑,可以帮助自己相对科学地解决问题、缓解因为选择困难而带来的焦虑?

实际上,是有的,并且这个逻辑我们非常熟悉: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通过一系列工具和方法,我们可以将问题进行抽丝剥茧,并得到解决方案。

为了更详细地阐述,这里有三个案例。

一、如何进行职业选择

我想说:能够判断自己是否适合一份职业的前提,是你要先能够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所谓判断标准,我认为无非有二——

(1)你是否对这件事拥有更多比常人更加强烈的热情和执着?

(2)你是否显著比其他人更擅长做好此事?

而这两个判断标准,或许都需要先有所经历,见得足够多和做得足够深,才能获得。

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我们试着按照这个方法论进行逻辑推演。

1.发现问题

真实体验:如何进行职业选择?

2.分析问题

01 头脑风暴

试着写出关于它的一系列关键词。

02 访谈

找到师兄、朋友或其他值得信任的人,询问他们的观点。

03 基础理论

有了一系列零碎信息后,便需要进行归类。

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到需求理论,即:哪些是愿意的,哪些是能够的。只有既愿意又能够的,才是我们真是的需求。

04 思维导图

接下来,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工具进行归类。

3.解决问题

交叉分析:在分析解决方法时,可以找到两个核心指标,然后绘制一个坐标轴,将可选方案放置其中,想要的内容便一目了然。

我们可以将备选公司放入「愿意-能够」坐标轴,右上角的便是最为理想的答案。

回顾一下这个思考过程,在基本逻辑下,用到了以下工具/方法:

二、如何进行日常复盘

经过思考的经历,才能成为经验。

1.发现问题

真实体验:在刷朋友圈或微博的时候,经常会遇上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句子,它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奇妙的效果?

例如:

网上说喝剩的啤酒可以浇花,这不胡说八道吗——酒还能喝剩?

有人说我上辈子是天使,我说:不——这辈子也是!

经常有人会问,你还是一个人吗? ——那难道我是狗吗?

2.分析问题

一般规律:带着这个疑问,我将一系列类似的句子整理起来,还真的发现了通用规律。

创造两个否定前提,并否定大家没想到的。

例如,网上说喝剩的啤酒可以浇花,这不胡说八道吗——酒还能喝剩?

它可以否定的前提分别是:

① 喝剩的啤酒

② 啤酒可以浇花

大家以为否定的是②,结果却是①,最后产生了「意外」的反应,继而产生了「笑果」。

3.解决问题

01 步骤法

很多人在总结完规律后就心满意足了,但其实,这离自己真正的运用还差一步,那就是拆分为可操作的步骤。还是这个两重否定的案例,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三步法:

第一步:写一句话。

第二步:提供更多的场景描述。

第三步:让大家以为否定结果的时候,否定场景。

02 延伸

我们写出新的句子进行印证。

第一步:我买了一台 iPhone X,不好用。

第二步:我在【网上】买了一台 iPhone X,不好用。

第三步:我在【网上】买了一台 iPhone X,不好用——下次去【实体店】买!

将现象进行归集,总结规律,找到步骤,最后延伸出可操作的方案。

三、如何做读书笔记?

很多朋友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想要提升自己,于是买书来看,但看完后关上了书,结果记下的所剩无几。

针对这个问题,各路专家给出了自己的方案,其中一个是笔记法。

例如在《聪明人都用方格本》这本书里,作者甚至给笔记进行了切分,包括以下内容:

它本质上也是遵循了我们的基本框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发现问题

真实体验:之前看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某人在做选择的时候不够认真,最后即使十分努力,结果也无济于事……

2.分析问题

一般规律:它本质上反映的问题就是,战术上的勤奋永远无法弥补战略上的懒惰。(这句话出自《华为你学不会》)

3.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们便会去思考它对自己有什么借鉴意义?

第一步,了解自己。

这句话听起来非常鸡汤,但说实话,真的如此。这里还是要回归我们的能力五维度:①专业能力;②人际敏感度(性格);③特殊能力;④金钱;⑤人脉。

在了解清楚后,才能谈后续的决策。

第二步,跟随战略。

在我们这个年纪,说句大实话,并没有那么多可以独创的领域。大多数路,别人都走过。

既然如此,不妨直接找到我们想要成为,而且!是基于了解自己,是可以成为的人!分析他的情况,找到两人之间的共通性和不同性。

第三步,平衡现在与未来。

白天工作的本质是为了「现在」,因为它提供了我所急需的薪酬支持和人际支持。

而晚上的学习和写作则是着眼于「未来」,因为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工作本身不会跟你一辈子,而能力会。

所以必须要将现在的东西总结提炼,并服务于未来。

1959年,BBC 采访罗素,快结束时提了一个问题:假如这段影片在一千年后被那时的人们所发现,您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罗素提到了自己对于「智慧」的理解:不管你是在研究什么事物。还是在思考任何观点,只问你自己,事实是什么,以及这些事实所证实的真理是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选择工作迷茫又焦虑?一个通用逻辑,助你缓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yj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