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952:刘知幾的上书: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

《资治通鉴》952:刘知幾的上书: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

作者: 花言大帅 | 来源:发表于2025-02-01 23:57 被阅读0次

学习内容:

【原文】

天册万岁元年(乙未、695)

正月,辛巳朔,太后加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赦天下,改元证圣。

周允元与司刑少卿皇甫文备奏内史豆卢钦望、同平章事韦巨源、杜景俭、苏味道、陆元方附会李昭德,不能匡正,钦望贬赵州,巨源贬麟州,景俭贬溱州,味道贬集州,元方贬绥州刺史。

初,明堂既成,太后命僧怀义作夹纻大像,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于明堂北构天堂以贮之。堂始构,为风所摧,更构之,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间,所费以万亿计,府藏为之耗竭。

怀义用财如粪土,太后一听之,无所问。每作无遮会,用钱万缗,士女云集,又散钱十车,使之争拾,相蹈践有死者。

所在公私田宅,多为僧有。怀义颇厌入宫,多居白马寺,所度力士为僧者满千人。侍御史周矩疑有奸谋,固请按之。

太后曰:“卿姑退,朕即令往。”

矩至台,怀义亦至,乘马就阶而下,坦腹于床。矩召吏将按之,遽跃马而去。矩具奏其状,太后曰:“此道人病风,不足诘。所度僧惟卿所处。”悉流远州。迁矩天官员外郎。

乙未,作无遮会于朝堂,凿地为坑,深五丈,结彩为宫殿,佛像皆于坑中引出之,云自地涌出,又杀牛取血,画大像,首高二百尺,云怀义刺膝血为之。

丙申,张像于天津桥南,设斋。时御医沈南璆亦得幸于太后,怀义心愠,是夕,密烧天堂,延及明堂,火照城中如昼,比明皆尽,暴风裂血像为数百段。

太后耻而讳之,但云内作工徒误烧麻主,遂涉明堂。

时方酺宴,左拾遗刘承庆请辍朝停酺以答天谴,太后将从之。姚曰:“昔成周宣榭,卜代愈隆;汉武建章,盛德弥永。今明堂布政之所,非宗庙也,不应自贬损。”

太后乃御端门,观酺如平日。命更造明堂、天堂,仍以怀义充使。又铸铜为九州鼎及十二神,皆高一丈,各置其方。

先是,河内老尼昼食一麻一米,夜则烹宰宴乐,畜弟子百余人,淫秽靡所不为。

武什方自言能合长年药,太后遣乘驿于岭南采药。及明堂火,尼入唁太后,太后怒叱之,曰:“汝常言能前知,何以不言明堂火?”

因斥还河内,弟子及老胡等皆逃散。又有发其奸者,太后乃复召尼还麟趾寺,弟子毕集,敕给使掩捕,尽获之,皆没为官婢。什方还,至偃师,闻事露,自绞死。

庚子,以明堂火告庙,下制求直言。

刘承庆上疏,以为:

“火发既从麻主,后及总章,所营佛舍,恐劳无益,请罢之。又,明堂所以统和天人,一旦焚毁,臣下何心犹为酺宴?忧喜相争,伤于情性。又,陛下垂制博访,许陈至理,而左史张鼎以为‘今既火流王屋,弥显大周之祥’,

通事舍人逄敏奏称,‘弥勒成道时有天魔烧宫,七宝台须臾散坏’,斯实谄妄之邪言,非君臣之正论。伏愿陛下乾乾翼翼,无戾天人之心,而兴不急之役,则兆人蒙赖,福禄无穷。”

获嘉主簿彭城刘知幾表陈四事。

其一以为:“皇业权舆,天地开辟,嗣君即位,黎元更始,则时藉非常之庆,以申再造之恩。

今六合清晏而赦令不息,近则一年再降,远则每岁无遗,至于违法悖礼之徒,无赖不仁之辈,编户则寇攘为业,当官则赃贿是求。而元日之朝,指期天泽,重阳之节,伫降皇恩,如其忖度,咸果释免。

或有名垂结正,罪将断决,窃行货贿,方便规求,故致稽延,毕沾宽宥。用使俗多顽悖,时罕廉隅,为善者不预恩光,作恶者独承徼幸。

古语曰:‘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斯之谓也。望陛下而今而后,颇节于赦,使黎氓知禁,奸宄肃清。”

其二以为:“海内具僚九品以上,每岁逢赦,必赐阶勋,至于朝野宴集,公私聚会,绯服众于青衣,象板多于木笏,皆荣非德举,位罕才升,不知何者为妍蚩,何者为美恶。臣望自今以后,稍息私恩,使有善者逾效忠勤,无才者咸知勉励。”

其三以为:“陛下临朝践极,取士太广,六品以下职事清官,遂乃方之土芥,比之沙砾,若遂不加沙汰,臣恐有秽皇风。”

其四以为:“今之牧伯迁代太速,倏来忽往,蓬转萍流,既怀苟且之谋,何暇循良之政。望自今刺史非三岁以上不可迁官,仍明察功过,尤甄赏罚。”

疏奏,太后颇嘉之。

是时官爵易得而法网严峻,故人竞为趋进而多陷刑戮,知幾乃著《思慎赋》以刺时见志焉。

丙午,以王孝杰为朔方道行军总管,击突厥。

春,二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僧怀义益骄恣,太后恶之。既焚明堂,心不自安,言多不顺,太后密选宫人多力者百余人以防之。

壬子,执之于瑶光殿前树下,使建昌王武攸宁帅壮士殴杀之,送尸白马寺,焚之以造塔。

甲子,太后去“慈氏越古”之号。

三月,丙辰,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周允元薨。

夏,四月,天枢成,高一百五尺,径十二尺,八面,各径五尺。下为铁山,周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萦绕之;上为腾云承(铜)〔露〕盘,径三丈,四龙人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太后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秋,七月,辛酉,吐蕃寇临洮,以王孝杰为肃边道行军大总管以讨之。

九月,甲寅,太后合祭天地于南郊,加号天册金轮大圣皇帝,赦天下,改元。

冬,十月,突厥默啜遣使请降,太后喜,册授左卫大将军、归国公。

【原文华译】

天册万岁元年(公元695年)

1 十一月一日,太后加尊号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赦天下,改年号为证圣。

2 周允元与司刑少卿皇甫文备上奏弹劾内史豆卢钦望,同平章事韦巨源、杜景俭、苏味道、陆元方附会李昭德,不能匡正;将豆卢钦望贬到赵州,韦巨源贬到麟州,杜景俭贬到溱州,苏味道贬到集州,陆元方贬为绥州刺史。

3 当初,明堂建成后,太后命薛怀义以夹层麻布制作大佛像,其小指中就可容纳数十人;在明堂之北另建一座“天堂”,以安置佛像。天堂刚刚建成,被大风摧毁,又重新建造。每天有一万人做工,到长江、岭南采伐木材,数年之间,花费以万亿计,国府为之耗竭。

薛怀义用财如粪土,太后全都听他的,一概不问。每次作无遮大会,用钱一万缗;男女信徒云集,薛怀义把钱装满十车,运到现场抛撒,让他们争相抢拾,以致有踩踏而死的。

各地公私田宅,多为僧人所有。薛怀义颇为不愿入宫,居住在白马寺;他所度化做和尚的壮士,有一千余人。侍御史周矩怀疑他有奸谋,坚决要求调查。

太后说:“卿姑且退下,朕即刻令你前往调查。”

周矩回到自己衙门,薛怀义也到了;薛怀义乘马到台阶前下马,坦腹坐在床上。周矩召官吏,准备审问他。薛怀义突然一跃上马,扬长而去。

周矩向太后汇报前后经过,太后说:“这个和尚疯疯癫癫,不值得诘问;他所度化的僧人,随你处置。”于是将这些僧人们全部流放远方州县。擢升周矩为天官员外郎。

十一月十六日,在朝堂举行无遮大会,凿地为坑,深五丈,结彩为宫殿,佛像都从坑中牵引而出,声称是他们自己从地下涌出的。又杀牛取血,画大佛像,头像就高达二百尺,声称是薛怀义刺膝取血而画的。

十一月十七日,把佛像悬挂在天津桥南,摆设斋食。当时的御医沈南璆,也得到太后宠幸,薛怀义吃醋愠怒,当晚,秘密纵火焚烧天堂,延及明堂。大火照得城中如同白昼,到了天明时分,明堂全部化为灰烬,暴风吹裂血像为数百段。

太后深以为耻,隐瞒真相,只说是工人不小心烧到粗麻佛像,然后波及明堂。当时正在大宴群臣,左拾遗刘承庆请停止朝会,撤销宴席,以回应天谴;太后将要听从。

姚璹曰:“从前成周宣榭宫火灾,结果一代比一代兴隆;汉武帝时柏梁台烧毁,于是建造建章宫,盛德更加长久。如今明堂只是布政之所,并非宗庙,不应自己贬损自己。”

太后于是登临端门,和平时一样观看大家酺宴。之后下令重建明堂、天堂,仍由薛怀义负责。又铸造九座铜鼎,每座代表一州;铸造十二座神像,都高一丈,各依方位安置。

之前,河内老尼姑白天只吃一盘素菜和一碗米饭,夜晚则烹宰宴乐,蓄养弟子一百余人,淫秽奢靡,无所不为。武什方自称能配制长生不老药,太后派她乘驿车到岭南采药。

后来明堂火灾,老尼入宫慰问太后,太后怒叱她,说:“你常说自己能前知,为什么不告诉我明堂要失火?

于是将她斥还河内,弟子及一些老胡人等都逃散。又有人告发她的奸恶,太后于是召老尼回麟趾寺,弟子们也纷纷回来;然后敕令掩捕,全部抓获,都罚没为官婢。武什方回京,走到偃师,听闻事情败露,上吊自杀。

十一月二十一日,太后以明堂火灾祭告祖庙,下诏求直言。

刘承庆上疏,认为:“大火既然从粗麻佛像发出,之后延烧到总章二年所营建的所有佛舍,重建无益,建议撤销此处。明堂是统和天人的场所,一旦焚毁,臣下还有什么心思举行宴会?忧喜相争,有伤性情。

另外,陛下颁下诏书,虚心询问臣属意见,允许我们陈述道理;而左史张鼎却说,现在火球落在皇家殿堂,更加彰显大周的吉祥;

通事舍人逄敏奏称,弥勒成道时有天魔烧宫,七宝台须臾散坏,这些都是谄妄的邪言,不是君臣之间的正论。希望陛下自强不息,小心翼翼,不要违背天意人心,兴起那些并不紧急的劳役。则天下百姓受惠,福禄无穷。”

获嘉县主簿、彭城人刘知幾上表,陈述四事。

其一认为:“皇业初创时期,如同开天辟地,新君即位,百姓生活重新开始,这是非常之庆,所以要施再造之恩,大赦天下。

如今六合清晏,而赦令不息。最近一年两次大赦,之前也是每年都有,以致违法悖礼之徒,无赖不仁之辈,如果是平民,就去做盗贼;如果当官,则贪赃索贿。反正到了元旦,就会有大赦。重阳佳节,朝廷也会施恩,而事实也果然如此,他们全都得到赦免释放。

还有罪犯,证据确凿,已经定案,即将处决;而犯人暗中贿赂,官员乘机勒索,故意拖延时间,终于等到大赦。于是社会风俗崇尚顽劣狂悖,很少尊重廉洁方正;为善者得不到朝廷表彰,作恶者却能侥幸脱罪。

古话说:‘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就是这种情况。望陛下从今往后,减少赦令,让人民知道法禁,奸恶得以肃清。”

其二认为:“全国九品以上官员,每年大赦的时候,都要官升一级;以致朝野宴集,公私聚会,绯色官服(四品、五品)多过青色官服(八品、九品),象牙笏板多过木质笏板。

他们的荣耀不是来自他们的品德,他们的官职也不是来自他们的才干。于是价值失去标准,人民不知道什么是美丑、什么是善恶。臣希望自今以后,稍稍减少私恩,让贤能的人能忠勤效力,没有才能的人也知道自勉。”

其三认为:“陛下登基执政,任命的官员太多;六品以下职事清官,跟野草沙砾一样泛滥。如果不加以淘汰,臣恐怕污染皇家风范。”

其四认为:“如今各州州牧调动频率太高,倏来忽往,如同蓬草浮萍。于是人人都怀着应付一阵子的想法,哪有时间去推行善政?希望自今往后,刺史不干满三年以上的,不可迁调;仍明察功过,斟酌赏罚。”

奏疏递上去,太后颇为嘉许。

当时官爵易得而法网严峻,所以人们竞相趋进,而多陷于刑戮。刘知幾又撰写《思慎赋》,警告世人,也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4 十一月二十七日,任命王孝杰为朔方道行军总管,攻击突厥。

5 春,二月一日,日食。

6 薛怀义越来越骄恣放肆,太后开始厌恶他。他焚毁明堂之后,心中不能自安,说话越发狂悖;太后密选健壮有力的宫人一百余人以防备他。二月四日,在瑶光殿前树下将他抓捕,命建昌王武攸宁率壮士将他殴打致死;尸体送到白马寺烧成灰烬,和在泥里建造佛塔。

7 二月十六日,太后去除自己“慈氏越古”的尊号。

8 三月九日,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周允元去世。

9 夏,四月,天枢建成,高一百零五尺,直径十二尺;柱有八面,每面宽五尺;下为铁山,周长一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盘旋萦绕;上为腾云承露盘,直径三丈,四个龙人站立,捧举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罗制造模具,武三思撰文,上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姓名;太后亲自题名为“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10 秋,七月十五日,吐蕃入寇临洮;任命王孝杰为肃边道行军大总管以讨伐。

11 九月九日,太后合祭天地于洛阳南郊,加尊号为“天册金轮大圣皇帝”,赦天下,改年号为天册万岁。

12 冬,十月,突厥默啜遣使请降;太后喜悦,册授他为左卫大将军、归国公。


【学以致用】

这一篇思考三点

01,关于薛怀义的行为

这个人的富贵来的不正,所以不清楚自己到底几斤几两。

这也是人性中常见的现象,错把平台当能力,错把别人的支持当做理所应当,永不满足。

所以讲要正心以中,这个“中”出了问题,就失去了边际,就变得肆无忌惮,直到大祸临头。

02,关于武则天的行为

1,在界限内,包容性强,受得了委屈

薛怀义吃沈南璆的醋,纵火烧明堂,武则天虽然受到羞辱,但依旧让他重建,对他很好

2,突破界限,果断舍弃。

真正能做好一把手的人,或许都有这个特质。相比这一点,武则天的丈夫李治,就要比她差太远了。

03,关于刘知幾的上书

‘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

在机制建设上,如果价值导向错了,那么,想混日子的人就舒服了,而那些有着努力奋斗精神的人就觉得很不自在了。 干的多的不如干的少的。会干的不如会说(做PPT)的。那么,这家单位就危险了。

相关文章

  • 刘强东进了次警局,你有必要笑得那么开心?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有言: 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 这几天来,刘强东在美国被人报案因传言中...

  • 华杉版资治通鉴【1635】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2022-07-

    4、 之前,河内老尼姑白天只吃一盘素菜和一碗米饭,夜晚则烹宰宴乐,畜养弟子一百余人,淫秽奢靡,无所不为。武什方自称...

  • 我们亦正亦邪

    遇君子行君子之礼,遇小人行小人之行。在君子面前行小人行径,多年教养白瞎,小人面前行君子之礼,是不是傻!

  • 中庸-第二至十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有书作“小人之反中庸也”,也有书作“小人...

  • 中庸-第二至十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有书作“小人之反中庸也”,也有书作“小人...

  • 中庸-第二至十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有书作“小人之反中庸也”,也有书作“小人...

  • 中庸-第二至十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有书作“小人之反中庸也”,也有书作“小人...

  • 中庸-第二至十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有书作“小人之反中庸也”,也有书作“小人...

  • 中庸-第二至十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有书作“小人之反中庸也”,也有书作“小人...

  • 中庸-第二至十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有书作“小人之反中庸也”,也有书作“小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952:刘知幾的上书: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hey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