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hú)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chún)羹,但未下盐豉(chǐ)耳。”
译文:陆机去拜访王济,王济在案上放了很多羊乳酪,足有几斛。他指着羊乳酪对陆机说:“先生江东家乡有什么美味能比得上它吗?”陆机说:“有千里湖莼菜羹,只是没有放进盐豉罢了!”
拓展理解: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世称陆平原。吴郡吴县( 今苏州)人。西晋文学家、文学理论家、书法家。曾任太子洗马、吴王郎中令、著作郎、平原内史等职。
陆机文采斐然,被誉为“太康之英”,其诗文受到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等著作的评析。陆机的诗文情感炽烈,辞藻华美,代表了西晋文学发展的新潮流,在晋代、南北朝乃至唐代都享有崇高的声誉。钟嵘在《诗品》中称赞他的诗歌“才情横溢,词藻丰富,整体华美”,因此被列为上品。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这个陆指的就是陆机,描述其才高八斗、文思如江似海。
王济年少时有超人的才能,风姿英俊豪爽,气概超越一时。王济善于清谈,修饰辞令,讽议评价将帅,朝臣没有能超过他的,司马炎更加亲近看重他。然而他外表虽然宽宏儒雅,而内心很是嫉妒苛刻,喜欢用言语伤人,周围人因此轻视他。
山羊奶酪是所有奶酪中历史最悠久的,添加各种辅料,可制作出不同风味的奶酪。中世纪就已经有多种山羊奶酪,它们被用来作为支付工具进行物物交换。
千里莼羹本身甜美细滑,加盐豉味更美。晋时,吴地千里湖之莼菜羹被时人视为著名的美味佳肴。
史上有评:王济“少有逸才”,“为一时秀彦”,同时也是京洛狂士,斗才斗富,目空一切,甚至对皇帝也居傲不逊。陆机为江南俊才,出身之家“功名奕世,将相连华”,然而却是以亡国之馀的身份,拜见这位京洛狂士。有意趣的是,当此情景两人相会,唇齿之间,又各不相让。王济之问居高临下,语带轻蔑,陆机之答绵里藏针,不买这位狂士的账。余嘉锡引徐树丕《识小录》卷三云:“千里,湖名,其地莼菜最佳。陆机答未下盐豉,尚能敌酪,若下盐豉,酪不能敌矣。”刘辰翁亦谓:“最得占对之妙,言外谓下盐豉后,(其味美)尚未止此。第语深约,可以意得,难以俊赏耳。”两说皆能揭示陆机应对之语的内涵及其妙处。就对话来说,陆机以其俊才胜了王济,而两者又俱见性情,故《晋书》称“时人以为名对”。从“言语”角度说来,妙语如绘,活灵活现地表达了两个人的性情,也情趣盎然地展现出了陆机机智敏捷的才华,此即为《世说》记述人物之妙。
感悟:陆机和王济都是西晋时期的名士。陆机是东吴人,王济是山西太原人,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陆机以“亡国之馀”的身份拜见傲纵的王济。
王济在案上摆放几斛北方的土特产——羊奶酪,表面上是待客之礼,实则以此说事:“卿江东何以敌此?”带有十足的挑衅性。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言外之意,不加盐豉的莼羹就能敌得过羊奶酪,如果加上盐豉后的莼羹,其美味就胜过羊奶酪了。
上述两个名士的一问一答,我感悟到对话隐藏着另外一种信息:王济以“羊奶酪”借代自己,江东有谁能比得过他呢?陆机则以“千里莼羹”借代处于“亡国之馀”的自己,即使现在也比得过你王济。如果本人不是处于“亡国之馀”的社会背景下,就像千里莼羹加上盐豉一样,胜过你王济了,你还有什么可傲慢的。
看似两人在比较家乡土特产的美味优劣,实则是在文采和智慧上较量高低。我倾向于陆机的言语表达胜王济一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