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采世间百态反思令触动心灵的伤感文字
《<史记>研读》241:苏秦列传(二)

《<史记>研读》241:苏秦列传(二)

作者: 黄河歌者 | 来源:发表于2020-06-30 07:00 被阅读0次


            苏秦列传(二)

苏秦劝说韩宣王:“韩国北有巩县和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和商阪要塞,东有宛城、穰城和洧水,南面有陉山,土地方圆九百多里,带甲军兵数十万,天下的强弓劲弩都出自于韩国。比如溪子弩和少府制造的时力和距来弓,射程都在六百步开外。韩国军兵脚踏弩机射击时,能够连射百发而不停止,远处的可以射穿他们的铠甲,近处的直接射穿心脏。韩国军兵使用的剑戟,都出自于冥山、棠溪、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其锋利程度在陆地上能斩断马牛,在水面上能截击鹄雁。至于抵挡敌兵的坚甲铁盾等防御武器,没有一样不具备。凭借韩国军兵的勇猛,披坚甲,执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在话下。有强悍的韩军和大王的贤德,现在却向西侍奉秦国,拱手称臣,羞辱社稷并被天下人耻笑,再大的事情也不会超过这个了。所以我请大王仔细考虑考虑。”

“大王侍奉秦国后,秦国肯定会索取宜阳和成皋。如果今天答应秦国,秦国明天还会要求继续割地,直到最后无地可割,要不然前面的妥协就会前功尽弃。况且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国的贪婪无限,凭借有限的土地应付无尽的贪欲,这就好比是在拿钱购买仇恨,付出的钱越多仇恨越多,最后会不经过任何战争而韩国的土地已经被削夺干净。臣我听说过乡下有句俗话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现在大王向西臣服秦国,和那牛后有什么区别?认为凭借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却落得个牛后之名,臣我私下里替大王感觉羞耻。”

韩宣王勃然变色,瞪圆眼睛,挥动双臂,按剑仰天长叹道;“寡人虽然才能不济,但也不会再侍奉秦国。先生既然转告了赵国君主的教诲,我愿意带领整个社稷跟随赵国行动。”

苏秦又去劝说魏襄王:“大王的国土,南边有鸿沟、陈地、汝南、许地、郾地、昆阳、召陵、舞阳、新都、新郪,东边有淮河、颍河、煮枣、无胥,西边有长城边界,北边有河外、卷地、衍地、酸枣,国土纵横千里。这些地区虽然看起来狭小,但是却十分繁华,人口稠密,车马众多,日夜行驰不绝,车声隆隆,每天都像经过三军部众。臣我私下里合计,大王的国力并不差于楚国,但却接受连衡术士的劝说,结交强悍如虎狼般的秦国侵害天下。如果一旦被秦军祸害,天下没有人来帮助魏国。魏国挟持强秦之势力支持其他诸侯,罪过再大也不会超过这个。魏国本来是天下强国,大王是天下的贤王,现在却有意向西侍奉秦国,自称为秦国东籓,为秦国建筑帝宫,接受秦国冠带,春秋季节祭祀秦国君主,臣我私下里替大王感觉耻辱。”

“臣我听说越王勾践率领疲惫的士卒三千人,最后在干遂擒获夫差;周武王率领军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在牧野一战击败殷纣。这充分说明军卒不在多,而是能否诚心奋威作战。我现在私下里听说大王的军卒,武士二十万,苍头军二十万,奋击军二十万,厮徒军十万,战车六百乘,骑兵五千人。这些要比那越王勾践和周武王强得太多了,但大王听信群臣所说后,想要臣服于秦国。侍奉秦国必定会割地为落脚,所以军兵没有动用而国家已经亏损。那些群臣中建议侍奉秦国的,都是奸臣,不是忠臣。作为人臣,劝说自己的君主割让土地来求得一时安稳,偷取一时之功却不顾以后,破公家而成就私门,外挟强秦势力挟持自己的君主,只知道一味用割地的方式苟延残喘。我建议大王要仔细考虑考虑。”

“《周书》中说:‘树枝不绝,枝蔓奈何?枝桠不伐,将用斧柯。’事前考虑不周,以后肯定会有祸患,那样还能有什么办法?大王如果真能听臣我一言,六国合纵结亲,专心合力共事,肯定就不会再有强秦之患。敝国赵王派臣我来献出愚计,奉上盟约,愿大王出面来号召大家。”

魏襄王说:“寡人我才能不济,原来没有机会领略先生教诲。既然赵王来号召大家,我恭敬地奉上整个国家跟从。”

苏秦向东劝说齐宣王:“齐国南有泰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这正是所谓四塞之国。齐国土地方圆两千多里,带甲军兵数十万,粟米堆积如山。三军精良,联合起五家的军兵,进如锋箭,战如雷霆,退如风雨。自从有了战争后,还从来没有人征服过泰山以南,也没有人越过清河,列不要说涉足渤海了。临淄城中有七万户,臣我私下里计算了一下,每户不会少于三名成年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用征发偏远县,仅仅临淄的军兵就有二十一万。临淄特别富足,那里的百姓都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踢鞠。临淄的街道上,车毂碰击,人们肩头相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趾高气扬。凭借大王的贤良和齐国的富强,天下没有谁能超过齐国。现在大王却向西侍奉秦国,臣我私下里替大王感觉羞耻。”

“韩国和魏国之所以很畏惧秦国,是因为他们都和秦国接壤界。双方出动军兵交战,不出十天战胜存亡的形势已经确定。韩国和魏国如果战胜秦国,军兵也会折员过半,四方边境无法守卫;如果战败,那么接着就是国家危亡。所以韩国和魏国谨慎和秦国作战,经常轻易臣服。现在秦国进攻齐国则不是这种局面。秦军要和齐军作战,必须背向韩国和魏国的土地,经过卫国阳晋要道,再通过亢父险地,那里车辆不能同轨,骑兵不能并排前行,只要派上一百人守卫险要之地,一千人也不敢轻易通过。秦军虽然很想深入齐地,但害怕后面韩国和魏国袭击后路,所以只能恫吓齐国为自己壮胆,表面上骄傲自大实际上不敢前进。这是秦国不能侵害齐国的根本原因。”

“不了解秦国实际上对齐国无可奈何的局面,却想向西侍奉秦国,这是群臣们的错误谋划。现在齐国没有侍奉秦国的名声却有强国之实,臣我请大王仔细考虑一下。”

齐宣王说:“寡人我生性不聪敏,处在偏远的海边之地,是最边远的东境之国,所以没有机会得到先生明教。既然先生现在带着赵国的诏命来联合诸侯,我愿意敬奉国家跟从。”

苏秦到西南劝说楚威王:“楚国是天下强国,大王是天下贤王。楚国西有黔中和巫郡,东有夏州和海阳,南有洞庭和苍梧,北有陉塞和郇阳,土地方圆五千多里,带甲军兵百万,战车千乘,骑兵万人,粟米足够支撑十年,这都是王霸之资。凭借楚国之强和大王之贤,天下没有谁能阻挡。如果连大王都想向西侍奉秦国,那么诸侯就没有人不会向西到秦国章台下朝拜了。”

“秦国所能侵害的莫过于楚国。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楚秦之间势不两立。所以我替大王谋划,不如合纵结亲以孤立秦国。大王如果不实行合纵,秦国肯定会派出两路军兵,一路兵出武关,一路攻占楚国黔中,那样楚国的鄢城郢都会震动。臣我听说过治理要在国家未乱之时,行动要在事情发生之前。祸患来到后再发愁,肯定会无济于事。我请大王认真考虑考虑。”

“如果大王真诚听臣我一言,臣我能让山东各诸侯国向您奉献四时产物,听从您的诏令,把社稷委托于您,奉上宗庙,训练士兵,磨砺兵器,听从大王指挥。大王真能采纳我的愚计,那么,韩国、魏国、齐国、燕国、赵国和卫国的妙音美人肯定会充斥楚国的后宫,燕国和代地的骆驼良马肯定会充满您的马厩。所以合纵会使楚国称王,连衡则会成就秦国称帝。现在大王放弃王霸之业,而背负侍奉秦的恶名,臣我私下里认为大王这种做法不可取。”

“秦国是虎狼之国,早有吞并天下之心,它是天下的共同仇敌。主张连衡的人都想让诸侯割让土地侍奉秦国,这实际上就是养仇、奉仇。作为人臣,让君主割让土地而增强虎狼秦国的实力,最后更要侵害天下。这是外挟强秦之威内劫其君主,割地求和,再大逆不忠的也不会超过这个了。所以合纵结亲会使诸侯割地侍奉楚国,连衡则会使楚国割地侍奉秦国,这两种政策相差甚远,大王究竟会选择哪一种呢?敝国赵王派臣我来献出愚计,奉上盟约,愿大王出面来号召大家。”

楚威王说:“寡人的国家西面和秦国接壤,秦国早有吞并巴蜀和汉中之心。秦国是狼之国,不能亲近。韩国和魏国迫于秦国压力,我不能和他们深谋,和他们深谋担心他们归顺秦国,那样计谋未成而国家已经很危险了。寡人我预料凭借楚国抵挡秦国,没有十分的把握取胜;在国中和群臣们谋划,也没有什么倚仗的力量。寡人平时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中摇摇欲坠,就像外面挂着的旗子,不知道未来在哪里。现在先生打算统一天下,收纳诸侯,保存危国,寡人我愿意奉上社稷跟从。”

于是六国合纵联合起来,苏秦担任纵约长,同时兼任六国相国。

苏秦北上向赵王复命,途中经过洛阳时,车骑辎重成队,各诸侯派来的使者跟随,气势就像帝王出行。周显王听到这个消息很害怕,赶快命人清除道路,并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劳。苏秦的兄弟、妻子、嫂子都不敢正眼抬头看他,俯伏在地上服侍他吃饭。苏秦笑着对嫂子说:“你原来对我那么傲慢,现在为什么变得这么恭顺了呢?”他的嫂子赶紧蛇行匍匐到他面前,以脸贴着地请罪说:“因为我现在看到了您地位显贵、钱财很多啊。”苏秦长叹道:“同样是我苏秦一个人,在我贫贱时,亲戚们全都轻视我;突然间富贵了,转而都敬畏我,何况是普通人!假如我当年在洛阳有二顷良田,如今的我难道还能佩带得上六国相印吗?”他当时就散发千金,赏赐给自己的亲戚朋友。

当初,苏秦到燕国去,向有个人借过一百钱做路费,最后向这个人归还了一百万钱。苏秦逐一拜访报答诸侯中曾经对自己有恩的人,只有一个人没有得到报答,就自己来找苏秦。苏秦说:“我不是忘记了先生。当年先生和我一起前往燕国,先生在易水边上再三要求离开我。在那个时候,是我最穷困窘迫的时候。我记得先生印象最深,所以放在最后答谢。”

苏秦联合六国约纵合亲后,马上返回赵国后,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苏秦落实六国订立合纵盟约对抗秦国,秦军十五年中不敢窥视函谷关以东。

黄其军

        作于2020年6月30日(古历庚子年五月初十)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苏秦列传(一)

商君列传(二)

商君列传(一)

仲尼弟子列传(四)

仲尼弟子列传(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记>研读》241:苏秦列传(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yu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