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难买哥喜欢
有钱难买哥喜欢
一天,妻子对我笑着抱怨说,天天看毛主席的书不说,还天天朗读毛主席的书,也没见你兜里的毛爷爷多起来,我看你快和毛主席过了。
我嘿嘿一笑,开玩笑的说,有钱难买哥喜欢。我感觉看他的书很有意思,读他的文章很得劲儿。 读毛主席和习大大的书既是工作需要,更是我个人的爱好。我不想成为研究毛主席的专家学者,不想成为通晓当前大政方针的评论员;作为一个性格内敛的人,我也不想把学习他们的书籍当做吹牛显摆的资本;我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也不想把学习他们的书籍作为谋利的途径,当然也不具备这个素质。我一不嫖二不赌三不抽四不爱喝,只是喜欢学习他们的书籍,只是很享受这种学习、朗读的感觉。至于有没有用,呵呵,已经显现出来的进步和成绩,不说你也知道,潜在的一时半会儿你也看不见,不说也罢。最起码,它能给我带来身心的愉悦,让我感觉很舒坦,少病多健康,多陪你走个几十年,你说有用吗?她笑着无奈的说了句,你总是常有理,算了,只要哥高兴随你去吧。
有钱难买哥喜欢
一次到十三陵水库郊游,看到一位老者在浅水区,独自一人坐在铁椅上垂钓,神情专注。四月的天虽已转暖,可是四五级的风夹着湿气,刚站在水边的惬意慢慢在风中消逝。穿着连体雨衣踏水而入,挂饵、下钩、提杆,每个动作都是那样专注,全然不顾游客的目光和议论,也全然不顾潦翘的风带来的不适。他为什么这样做?是作秀?离着岸边三四十米,旁人看到的只是背影和侧身,秀给谁看、谁又认识自己?是贪欲?垂钓如姜太公者虽已属罕见,但为鱼而钓又何苦受这罪?因为水边垂钓收获颇丰的人大有人在。
在我看来他是为心而钓,因为喜欢而钓。钓的是鱼,享受的却是钓鱼过程给内心的一种慰籍。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垂钓”,是跑步,是跳舞,是打球,是读书,是书法,是歌唱………这些健康的爱好所带给我们的不一定都是立刻变现的欲望满足感,却是让我们身心愉悦的寄托。
然而,有很多人把爱好搞的功利了。看看现在的孩子们,一到周末穿梭在各个培训班之间,做着音乐家、舞蹈家、武术家、表演家等等“家梦”,有梦是好事,现在都在提中国梦、我的梦。可是“梦”太多了,就走向了反面,有几个真成了“家”?疲于在学业与特长之间游移,只搞得家长心累孩子辛苦。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如果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周工作5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5年。为此科学家拿一群学习小提琴的孩子做了个实验,后来能称得上专家的孩子练琴时间往往都超过了10000小时,而在5000到8000小时的大都是专业选手,5000小时一下的只是个业余爱好者水平罢了。仅以业余爱好者水平5000小时计算,如果每天练习4小时需要5年,每天练习2小时就得10年。而现实中有几个能坚持到5000小时?巨大的学业压力,不够劲儿的忍耐力,众多的诱惑,能真坚持下来的恐怕寥寥无几。浪费钱还在其次,对孩子心灵的折磨,由于涉猎过多而导致的精力分散,从小就养成的功利心态,会影响他的一生。
朋友们,我们只要有个健康的爱好就好,有了健康的爱好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忘掉烦恼、消解疲劳、愉悦身心。又何必非得纠结到底有多大的“功利之用呢”!












网友评论
你发的两页书的图片让我也很喜欢那上面的两本书,不会是《毛泽东选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