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名:郑州
简称:豫
爱好:修路
性格:实诚、好面子
天气:四季分明 夏天火炉冬天结冰
吃的:胡辣汤、烩面、肉夹馍
口头禅:中、老师儿、不赖、得劲,妮儿、孩儿
方言:河南话 儿化音重
1、
环境篇
外表粗狂,糙男城市

和了解一个人一样,到任何城市,最先看到的是他的外表。
郑州的外表,最初看起来并不会让你惊艳,没有北京的庄严气势,没有上海的国际范儿,也没有西安鼓楼的古老韵味儿。身居内陆,他没有青岛靠海的干净洋气,甚至还没有隔壁武汉的大气,也没有长沙养眼,没有济南水灵,连远在边陲的南宁都比郑州更秀丽。
郑州就像一个粗糙的北方汉子,外表粗狂,不擅修饰。他有一两套好看衣裳,但大部分是普通装扮,目光里有对未来的向往,自卑里有点想炫耀,土气中带着某些骄傲。
这里地处暖温带,夏季炎热,5月份就会飙到35度以上,领跑整个华中地区。冬天河水会结冰,冷极了还会来一场雪。如果没有雪,郑州的冬天会十分没趣,大部分树叶都掉完了,光秃秃的只剩下树杈。这里最好的季节是秋天,天空湛蓝,绿树环绕,花团锦簇。不过,郑州的空气着实干燥,南方人到这里可能要适应一阵子。

郑州最像省会的地方在金水,位置居中,又是省政府所在区,资源丰富。最高大上的地方在郑东新区,CBD以东到东站以西,很多知名的银行、金融机构都在这里了,比火车站那里好太多。最市井的地方在西郊,很多好吃的都在那里。最有烟火气的地方在管城区区委附近,有很多苍蝇馆子。
互联网公司小白领最多的地方在西三环的大学科技园东区,有瑞幸咖啡,有很多背着笔记本电脑的码农出入。互联网公司大佬和科研院所最多的地方在高新区郑州大学附近大学科技园西区。
郑州的地标建筑不多,从最早的二七塔,到郑东新区的大玉米,然后还有双子楼绿地中心,还有位于管南的中原福塔(据说是世界最高的钢铁建筑比巴黎铁塔要高)。这些地标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撑起了郑州的外在形象。

整体环境上,东区明显要好于其他区域,很多高端的写字楼、高档小区、别墅区都在这里找到,街道也更加干净整洁,洒水车整天不停的穿梭。但是老城区有很多老街道,比如人民路两边有几十年的法国梧桐,非常好看。不过很多地方因为在大搞建设,工地相当
总之,郑州虽然在时尚方面比较欠缺基因,但已经在奋力追赶,粗糙的外表也掩盖不了火热的内心,这里的人大多善良实诚,并且乐于助人。
2
工作篇
工资偏低,郑漂别哭

郑州是一个高房价、低收入的畸形城市,奋斗多年的郑漂们应该深有感触,虽然大部分城市的房价都让普通工薪阶层遥不可及,外来求职者想安家落户更是难上加难。但是郑州作为省会,工资水平着实堪忧。
也许是搞商品批发起家的吧,郑州有些公司喜欢搞“批发价”工资,不分部门的“工资平均化,批发化”。3~5K的基层工资一抓一大把,6~8K的属于比较好的,至少也到了管理岗。再往上,你不工作个10年8年,也是不可能达到的了。
很多从外地回来求职的人会很不适应,感觉价值被低估,其实不是你能力不行,实在是同事们工资待遇相差太大,怕出乱子,让你一个人高位站岗,大家心里都不舒服,都整上去吧,公司也承担不起。
在这里,事业单位和国企性价比很高,大学和小学教师、电视台职员、银行职员和医生是最吃香的工作。民间将高校称为“师范生养老院”,电视台称为“传媒生养老院”,设计院也是不错的单位,在郑州,工资最高的应该是新华三、华为等互联网龙头企业,但对技术的要求、学历和身体素质、耐力的要求也极高。
郑州顶尖的公司虽然不多,还是有的,这里有独角兽企业APUS的总部,河南自己的独角兽企业UU跑腿,估值10亿。还有华为、浪潮、甲骨文、新华三、科大讯飞、中兴、中移在线、猎豹移动、奇虎360……还有半导体公司郑州合晶。
一些精致的小公司也不少,比如玲珑网游加速器、咿啦看书,猪八戒网和驱动之家(快科技),虽然缺少独角兽,但奋斗在技术流,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科技企业一点也不缺,国内一线城市稍微知名的企业都会在郑州开设分中心,毕竟1亿人口的市场,在渠道下沉、五环外市场崛起的今天,郑州是谁也不愿错过巨大市场。
据说郑州现任领导是杭州G20峰会期间的市长,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天荒”政策倾斜。据说浙江大学马上准备在郑州开分校(网传),并且郑州今年还入选唯一一个非副省级城市的国家中心城市,大项目纷纷上马,还都是国家级的,比如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批复,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光地铁都规划到了17号线。
郑州还很弱小,毕竟落后了那么多年,一直被外界称为屌丝之城,井盖省土老帽,在诸多同级别兄弟城市里,存在感很弱。如今很多好政策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还有些消受不起,颇有点凤凰男的感觉。
但他承载了一亿人的梦想,在催促中削尖了脑袋成长,经常顶着压力奔跑,就像是马拉松,别人都已经完成了半马,他还在五公里处徘徊,很多本地人对他也是恨铁不成钢。
让我们期待郑州早日崛起吧。
3
生活篇
刚需圣地,吃饱就好

接下来,说说郑州的生活。
其实如果你是一个低欲望、追求不高的人,在郑州生活完全可以满足你了。因为郑州各方面的配置都是刚需的多,小区周围的小超市吧,也能买到基本生活用品,一般都会有个早餐店,胡辣汤、有条、豆腐脑,还是有的。
去菜市场,家常菜,而且价格不贵。不过和长沙上海一比,总觉得这些菜市场的东西花样太少,比如想吃个青豆炒草菇,好像没有青豆,想吃个酸豆角炒肉,好像又没有酸豆角,想买个土鸡炖汤,好像只有三黄鸡卖。海鲜市场更是稀缺,百度地图一搜,整个郑州不会超过10家。而且大部分都是冷冻的鱼虾之类,内陆城市伤不起,实名羡慕海边的渔民。
在一般小区的菜市,一定要买便宜的鸡蛋,可以保证新鲜,因为销量大,买稍微贵点的,比如用网兜或者塑料盒包装好的那种,绝对不新鲜。因为放太久了没人买。郑州老百姓吃东西,还是喜欢便宜的,而非挑精致的。

大街上,随便哪条街总会有卖饼的,烧饼、鸡蛋饼、油酥饼等等,还会有肉夹馍、煎饺等,面食无处不在,而且都不贵,三五块钱都能让你吃饱,10块钱就有肉吃。
办公室定快餐,偶尔定个17块或者20块以上的快餐,同事就会说:真奢侈啊。带饭的话,自己一般至少是两样菜,再加一个汤,但看到同事碗里,常常只有一样菜,加两个馒头,有的人会带一盒饺子,甚至带面条的都有。
事实是,郑州人不讲究吃的样式,而只在乎吃饱就好了。
你说没钱吗,天天吃夜市、喝啤酒,抽烟啥的,可没少花钱。但是,就是在日常消费方面,舍不得。偶尔家里做饭,能做个大盘鸡,算是一道硬菜,做鱼吃的那都是上等家庭了。而实际上,一条鱼也就不到10块钱。

不过随着一些高端小区的建设,郑州高收入人群的生活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了,我上面所写是普通老百姓的家庭日常。
说到房子,郑州房价让很多外来人口看不懂,郑东新区13万一平的豪宅了解下,而房价第二高的金水区域,最新开盘的几个楼盘均价都到1万七八了,过2万也指日可待。其他区域也基本在1万3以上,可以说是郑州市中心,早已经过了万元时代。

连远在老家镇上的房子,因为有了度假区的开发,房价涨到了八九千,不服不行。
生活真不容易,真心羡慕长沙,因为房价低,老百姓买得起,被评为全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这点,郑州可真要学习下,先把环境搞上去,房价控下来吧。
4
缺点篇
真真的恨铁不成钢
我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老家直属郑州管辖,但是对郑州市区完全不熟,如今回来郑州安家,大半年过去了,深刻体会到郑州的种种便与不便,美和不美。。这里总结几条我觉得有待改进的地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1. 散漫无序
郑州给人感觉总是乱乱的,车流人流,散乱无章,走在大街上,所有人好像都在忙活,各忙各的,着急忙慌的样子。地铁口常有拉客的摩的停靠,混口饭吃。行人乱闯红灯现象频发,很多大的路口必须有交警和辅助志愿者,八九点了,散发着恶臭的垃圾车才从小区开出,偶有小年轻开着家里拆迁的敞篷跑车轰隆经过,和路边卖西瓜的拖拉机形成鲜明对比,卖瓜人晚上就在车底下过夜,很多道路都是乱停乱放的私家车,仿佛郑州从来没有停车位一样,最大的原因是停车位花钱。
2、到处修路
修路是好事,很多路改造成一水的柏油马路后,的确干净很多,但是有些路,总是修了挖,挖了修,还有的地方,根本用不着修的,却用路障围起来,迟迟没动静,愣是让行人绕远路。并且,郑州这边对行人和自行车道非常不友好,骑车时常需要和机动车竞争,甚至很多盲道都被车辆占着。大概在郑州市政部门人眼中 ,这些“不美观”的现象是不存在的吧。
3.司机“烧包”
郑州的司机对于礼让行人这四个人还没有深刻认知,管理部门才会下大力气整治,广播里天天都是“不车窗抛物”的耐心劝说,而斑马线让行也是重罚之下才开始有所好转,但是只要没有交警,机动车照样我行我素,在斑马线上慢拱行人,很开心。如果前车让行还容易被后车按喇叭,总之,富起来的郑州人很有点暴发户的浮躁气,用河南话讲有点“烧包”。
4.雾霾严重
夏天还是好的,冬天郑州的雾霾相当厉害,整个华北平原加上关中盆地,入了11月就开始到处雾霾。严重的时候,整个天空都是黑色的,空气厚重,前面10米内看不到人。并且这里的人习惯不戴口罩,甚至认为戴口罩矫情。曾经有朋友竟然这么说:“别戴口罩,戴了就摘不下来了”。潜台词是戴口罩多麻烦啊,宁愿吸雾霾省事。常看见雾霾天,在河边跑步的人,甚至还有推着婴儿车出来散步的老人。
5、口味很重。
一方面是北方特有的爱咸香,大料、花椒、十三香,炒菜没有这些东西不是吃菜。相比南方的清淡口味,崇尚菜品的本来味道,这里真的是重口。再加上老一辈人不喜欢刷牙漱口,漱口水是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因此,大部分人会带有口气,坐公交车和地铁就会明显感觉。好在年轻人有所改善,毕竟小年轻们要谈恋爱呀!
6、不精致
很多河南人吃饭穿衣都没那么精致——“能吃饱就行弄那么复杂干啥?”“不冻着就行了穿那么花里胡哨干啥?”在郑州,将商品房住成了出租屋这是常见的情况,缺乏审美,生活没有品质。有时候,明明两块钱买个粘钩可以解决的问题,非要弄个铁丝自己缠在管道上当挂钩,难看的要死。
大概,吃饭和挣钱,在河南人眼里才是正事要紧事,如果你谈文学和艺术,他就说你吃饱了撑的。这就是河南人的一种“干正事别瞎摆置”哲学。这种观念导致河南人普遍重视分数不重视专业;重视一般教育不重视科研和艺术。
7、缺少人文
郑州的整个人文氛围很弱,可能和城市不注重外观的性格有关。比如商场,万达之类的到了郑州就变得土里土气,毫无设计感,商圈的装扮应该最代表潮流和时尚的,但这里的商圈大多都很敷衍。图书馆较少,看书的也不多。比如郑州图书馆外观还行,进去后感觉进了大学自习室,藏书少的可怜,设施老旧。还有北区的新华书店,被称为最美图书馆,结果直接改造成了售楼部,从来没见哪个城市会将读书和卖房结合这么紧密的,你无法想象售楼顾问在一群读书的孩子和大人中间筛选客户时,那种焦灼而渴望的眼神。郑州的商城之名,不是吹的。
8、教育落后
作为省会城市,千万级别,比得上两个新西兰的国家人口了,可是教育方面,真是乏善可陈。没有985,仅有一所郑大是211工程,算是给个面子,全国知名的高中?没听过,国际知名的教育集团,几乎没有。早教幼教方兴未艾,很多家长宁愿把孩子给老人带,也不想去早教班花钱。少儿英语班孩子很少,但是中小学课外辅导家长都很热衷。应试制度下,郑州的学生相当辛苦。
5
总结
这里是家乡
就是这么一座糙男城市,就是这么一座散乱无章,缺乏品味,不讲究不精致的城市,郑州,还是在1000万人口的期待里,逐渐蜕变成长着。
郑州人秉性纯良,一般不会有什么坏心眼,对待陌生人也比较坦诚,问路什么的都会热情帮忙。甚至有时候,在路上吃个好吃的,还会被问到在哪里买的,社交距离感不远,且爱说河南话,待人亲切。
古道衷肠,中庸自在,这是刻在骨子里的质朴。
只希望郑州在一路狂奔的同时,也要关注下人文素养、艺术氛围、创新能力、互联网思维等等,任何城市都有好有坏,成长需要过程,希望郑州多多加油吧!
网友评论